《商君書·更法》記載:秦孝公時,公孫鞅(即商鞅)、甘龍、杜摯三人在宮廷上就關于變法問題進行了一場爭論?!岸艙丛唬骸悸勚豪话?,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臣聞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p>
本段是反對變法的言論,認為應該遵循舊制,沒有特大的利是不該變法的。百:百倍。十:十倍。本條大意:沒有百倍的利,不能變法;沒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改換器具。后世多用于反對改革方面。
《商君書·更法》記載:秦孝公時,公孫鞅(即商鞅)、甘龍、杜摯三人在宮廷上就關于變法問題進行了一場爭論?!岸艙丛唬骸悸勚豪话?,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臣聞法古無過,循禮無邪。君其圖之?!?/p>
本段是反對變法的言論,認為應該遵循舊制,沒有特大的利是不該變法的。百:百倍。十:十倍。本條大意:沒有百倍的利,不能變法;沒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改換器具。后世多用于反對改革方面。
上一篇:《初生之犢不畏虎》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利之所在,皆為賁育.》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