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莫如猛》原文與賞析
鄭子產有疾,謂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入于萑苻之澤。太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左傳·昭公二十年》)
【注釋】子太叔:即游吉,鄭國大臣,繼子產后執政。鮮:少。萑(huán)苻(fú)之澤:即蘆葦叢生的水澤,位于今河南省中牟縣。
【譯文】鄭國的子產有病在身,就對子太叔說:“我死以后,您肯定會執政。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能夠用寬容來使百姓順服,其次就莫如嚴厲施政。火勢猛烈,人們看著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中;水的樣子很柔弱,人們容易輕視它、玩弄它,所以很多人就死在水里。因此施政寬容是很難有所成就的。”子產病了幾個月就死去了。子太叔執政,不忍心嚴厲而推行寬容政策。于是,鄭國出現很多盜賊,聚集在蘆葦叢生的湖泊里。子太叔后悔地說:“我要是當初聽從了子產的話,就不至于到這一步了。”
【評說】寬容是有條件的,沒有限度的寬容就是縱容。俗話說:“溺子不孝,肥田收癟稻。”過分的放縱,不受任何約束,就會使人偏離正常軌道。現今社會的許多孩子因為家長的過分溺愛而沒有責任心和孝心,有的好逸惡勞,成為“啃老族”,有的甚至成為危害社會的毒瘤。為官也是這樣,在無制約的特權下,在金錢和美女的誘惑面前,在眾人的巴結和吹捧聲中,一些人喪失了理智,最終喪失了仕途。
上一篇:《為政猶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為政,先之勞之》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