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善惡》原文與賞析
“善是助道之緣,惡是敗道之本?!薄抖U宗永嘉集》佛家所有教義的根本精神在于止惡揚(yáng)善。
佛家對人的行為的基本要求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比盒猩疲ㄟ^修行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變得純潔、高尚,這就是佛教,這就是佛的根本教誨。由此可見,“善惡”問題在佛家心目中處于何等重要的位置。
佛教認(rèn)為世間善惡皆由人“心”而生,稱一切善心為“大善地”,即菩薩心;稱一切惡心為“大不善地”,即蛇蝎心。從總體上說,佛教將一切符合佛教義理的思想和行為都叫做“善”,將一切不符合佛教義理的思想和行為都叫做“惡”。相對地說,佛教又將“善”與“惡”作了以下四種區(qū)分:1.對己對他都有利的是“善”;2.對己不利但對他人有利的是“大善”;3.對己對他都不利的是“惡”;4.對己有利但對他不利的是“大惡”。
這種以他人為重的道德觀念,是佛教的“慈悲為懷”思想。而“善惡有報”則是佛教宣揚(yáng)“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時所依據(jù)的一個重要理念。
上一篇:《三字經(jīng)》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人生倫理》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