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原文與賞析
有明主忠臣產于今世,而能領其國者,不可以須臾忘于法。破勝黨任,節去言談,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無以守,則雖巧不得為奸;使民非戰無以效其能,則雖險不得為詐。夫以法相治,以數相舉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損。民見相譽無益,相管附惡,見訾言無損,習相憎不相害也。夫愛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愛惡各以其正,治之至也。(《商君書·慎法》)
【注釋】須臾:頃刻,片刻。訾(zǐ):說別人的壞話,詆毀。附:應為“拊(fǔ)”,打擊。阿:偏私。
【譯文】現在如果有明君忠臣出現,來統治國家,也不能夠片刻忘掉法度。解散黨羽、戰勝奸巧,制裁言論、取消空談,一切依照法度,國家就能得到治理。讓官吏除了法度以外,不再遵守別的東西,這樣,官吏即使奸巧,也不會做壞事;讓民眾除了戰爭以外,沒有施展能力的地方,這樣,民眾即使狡詐,也不會去欺騙。運用法度來治國,按照常規來用人,讓個人的贊譽對他人沒有什么好處,讓個人的詆毀對他人也沒有什么損害。民眾看到互相贊譽沒有什么好處,就要相互監督、抨擊壞人了;民眾看到詆毀他人卻對他人沒有什么損害,就習慣于相互敵視而不至于相互損害了。喜愛某人,卻不徇私枉法;憎惡某人,卻不損害他。這樣一來,喜愛和憎恨都恰到好處,就是統治的最高境界。
【評說】在法治國家里,法律是行為的準繩。法家把國家的法度作為人們判斷是非的唯一準則,允許個人的喜好、情感、利益等等存在,但是都必須自覺與法度相一致,恰到好處地做到公私分明。
上一篇:《愛人利物謂之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愛無差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