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處亡國之位,不食亂邦之祿》原文與賞析
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敗之端①,審②治亂之機,知去就③之節。雖窮不處亡國之位,雖貧不食亂邦之祿。潛名抱道者,時至而動,則極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則建殊絕④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揚于后世。(《下略》)
【注釋】①端:端倪。②審:洞察。③去就:進退。④殊絕:卓越。
【譯文】圣人君子能夠明察興衰的根源,通曉成敗的端倪,洞悉治亂的關鍵,懂得進退的節度。雖然窮困,也不會留戀亡國的高位;即使貧苦,也不會貪食亂邦的俸祿。隱姓埋名、胸懷治世之道的人,伺機而動便可以居位人臣;君主的志向一旦與自己相投,便可以建立絕世的功勛。所以,他的道術高明,美名流芳千古。
【評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是尸位素餐、蠅營狗茍,是隱身遁跡、獨自逍遙,還是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正是在選擇中實現了各自的人生價值。
上一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大其自事,不自尚其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