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友務必志同道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曾國藩對朋友的選擇十分講究。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痹趯懡o兒子曾紀鴻的信中也說:“選擇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必須選擇志向遠大的人作為朋友。”
曾國藩在京城13年中結交了許多朋友,他們各有所長。如,講求躬行心得的有倭仁前輩和唐鏡海先生,以及吳竹如、竇蘭泉等人;研究經禮的有吳子序、邵惠西等人;研究文字大有成就者有何子貞先生;才氣奔放的有湯海秋;英氣逼人的有黃子壽先生和王少鶴、朱廉甫等人。曾國藩結交的朋友對他個人事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劉傳瑩,湖北漢陽人,專攻古文經學,是考據方面的專家。在與劉傳瑩的交往中,曾國藩大大提高了自己古文字方面的造詣。1846年,曾國藩養(yǎng)病期間,依然向劉傳瑩請教古文經學與考據方面的問題。劉傳瑩也向曾國藩請教理學方面的問題。于是,二人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成為終生的好友。曾國藩通過與劉傳瑩的交往拓展自己的學識,在學術領域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在給同鄉(xiāng)好友劉蓉的信中表達自己在學術上的見解時說,于漢、宋二家“欲兼取二者之長,見道既深且博,為文復臻于無累”。在學業(yè)上取長補短、相互切磋是做學問的關鍵。
何紹基,字子貞,擅長書法和詩詞。曾國藩在與何紹基交往的過程中,發(fā)現了自己詩詞方面的不足。從此,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書法和詩詞,結果兩人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提高。
另外,曾國藩還經常和吳延棟、何桂珍等人討論理學方面的問題,還曾經向邵懿辰請教今文經學。
曾國藩結交的朋友都是京城頗有名氣的大家,同他們的交往不僅增長了他的學識,也大大提高了他在京城的地位和知名度。可以說擅長結交朋友是曾國藩在京城迅速發(fā)跡的重要原因之一。
曾國藩在交結新朋友的同時,不忘聯絡舊時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對曾國藩的成功都有很大的幫助。
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寧舉人。在北京時,他經郭嵩燾介紹與曾國藩相識。在曾國藩的朋友中,江忠源最具血性和膽識,曾國藩對他十分推崇,稱他為“儒文俠武”。后來,果然如同曾國藩預料的那樣,江忠源成為了湘軍的主要將領。
羅澤南,字仲岳,號羅山,湖南人,是曾國藩的同鄉(xiāng)。他的家境十分貧寒,但道德學問令人佩服。羅澤南是研究程朱理學的大儒,曾標榜自己為宋儒。年輕時代的羅澤南連遭不幸,生活也十分坎坷,母親和兄嫂相繼去世。更為不幸的是,長子、次子和三子又接連去世,他的妻子遭受了喪子的巨大悲痛,痛哭竟至雙目失明。羅澤南在如此沉痛的打擊下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益自刻厲,不憂門庭多故,而憂所學不能拔俗而入圣;不憂無術以資生,而憂無術以濟天下”。因此,曾國藩對羅澤南十分敬重。有時他在書信中表達敬慕之情,并稱羅澤南為家鄉(xiāng)的顏淵。后來,羅澤南以侍郎的身份帶兵征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天下聞名。
歐陽兆熊,字曉岑,湖南湘潭人。一次,曾國藩在果子巷萬順客店中患重病臥床不起,幸遇歐陽兆熊,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漸漸病愈。由此,二人成為了相交甚深的好朋友。
曾國藩所交的朋友對他的人生和事業(yè)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的人為他出謀劃策,有的人在危難之時為他兩肋插刀。因此曾國藩比別人更深刻地理解了“擇友為人生第一要義”的深刻含義。
智慧總結
人的本性是美好的,設法博取他人歡心或接受毫無緣由的贊美都是對本性的扭曲。一個人一旦失去本性,便與行尸走肉無異。為了保持本性,就要見賢思齊,從他人身上學習更多美好的東西。
上一篇:把握好身邊的幸福
下一篇:掩鋒芒,避禍端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