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大體的頑固將帥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出生在一個非常富有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西點軍官,母親是一位非常有修養的富商,而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麥克阿瑟19歲便考進了著名的西點軍校,四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走出軍校大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擔任美軍第42師參謀官、師參謀長、84步兵旅旅長、42師師長等職;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還曾擔任過著名的西點軍校校長;50歲便當上了美國陸軍參謀長,這在美國歷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的軍職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盟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擔任了美國遠東部隊司令官;后來在美國入侵朝鮮時,他擔任“聯合國軍”的總司令,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麥克阿瑟的軍旅生涯竟然在鼎盛期戛然而止。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將軍的全部軍銜被撤免。這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我宣布: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已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所擔任職責的問題上了,這對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非常不利。所以,根據美國憲法給予我的特殊責任和聯合國賦予我的責任,我深表遺憾地決定:解除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權(即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美國陸軍總司令等全部職權),任命馬修·李奇微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麥克阿瑟的職務一一被撤銷。在朝鮮戰場上,他已經沒有任何留下來的價值,所以他只有解甲歸田了。
事實上,麥克阿瑟被撤免全部軍銜,主要原因在于他與白宮有所沖突。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堅決反對羅斯福提出的“歐洲第一戰略”,而主張“要在遠東打一場民族性戰爭,決不能在歐洲聯合英國和前蘇聯打一場‘國際性’戰爭。”杜魯門上臺后,仍然推行歐洲第一的政策,麥克阿瑟對此只有沉默以對。
在美國入侵朝鮮時,麥克阿瑟與決策層矛盾更加嚴重,他們的矛盾起初是由對待臺灣政策的問題上引起的。美國政府認為,蔣介石政府已經喪失了民眾的支持,如果美國繼續援助蔣介石的政府,不但會疏遠中國民眾,而且很有可能會激起亞洲國家強烈的反美、反西方的情緒;更不應該派遣國民黨軍隊參加朝鮮作戰,與其支付費用給他們,還不如用這些費用來支援自己的軍隊。所以,美國政府最終決定,與臺灣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
但是,這一決定遭到了以麥克阿瑟為首的美國軍界的反對。麥克阿瑟提出:美國政府應該堅決支持“中國國民黨”,反對中國共產黨。但是政府并沒有接受麥克阿瑟的提議,后來,麥克阿瑟訪問臺灣。返回后發表聲明稱:臺灣一旦受到共產黨的攻擊,美國與臺灣的“有效合作,馬上就能完成部署”。
同時,蔣介石也發表公報稱:我和麥克阿瑟將軍的會談,已經奠定了共同保衛臺灣和“中美軍事合作”的基礎。
這一個聲明、一個公報讓美國政府的決策層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杜魯門總統以國防部長約翰遜的名義發出一封信件。在信中用了嚴厲的措辭警告麥克阿瑟,讓他凡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導致爆發戰爭的行為,更不要給其他國家留下發動全面戰爭的口實。
但是,麥克阿瑟根本沒有理會這樣的警告,仍然一意孤行。并且還在發給“海外戰爭退伍軍人協會野營活動”的賀電中,直言不諱地寫到:如果有人說保衛臺灣會失去亞洲人的支持,那么說明他并不了解東方人。
杜魯門獲悉這樣的電文,非常惱怒,所以考慮解除麥克阿瑟遠東戰區司令官的職務。但經過仔細斟酌,最終還是決定保留這個想法。
但是,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一敗涂地后,開始狂熱地鼓吹擴大戰爭。根本沒有把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權威放在眼里,堅持自行其是。這給美國政府帶來了很大的輿論壓力。杜魯門終于忍無可忍,決心解除麥克阿瑟的一切職權。
后來杜魯門在其回憶錄中說:“我認識到我本人除了解除這位國家的戰場上最高指揮官職務外,沒有別的選擇?!?/p>
很明顯,麥克阿瑟之所以會被解除職務,不是因為他的才華和能力有限,而是因為他沒有看清當時的國際形勢,沒有將美國的全球利益放在第一位,又固執地與美國政府唱反調,所以導致了他的亨通官運戛然而止。
上一篇:不留余地,自找絕路
下一篇:丙吉冒死救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