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名利,開國功臣變罪人
韓信是一位軍事天才,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受到了時人及世人的一致推崇。然而,韓信替劉邦掃除各路英雄之時,也開始了自己的悲劇命運。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之后,就該經過一番休整,馬上揮師西進與劉邦夾擊項羽。但是韓信卻沒有馬上進兵,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于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由此君臣之間已有了芥蒂,為韓信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后來,韓信因隱藏項羽大將鐘離昧而被劉邦降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之后,便常常稱病不上朝。有一次,劉邦請韓信來和自己聊天,想化解兩人僵硬的關系。劉邦就要韓信說說各位將領的缺點和優點,能帶多少兵。“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韓信向來對軍事有興趣,而且劉邦很多手下,韓信都曾帶過,便和劉邦說了起來。就在這時,劉邦大感興趣地問韓信:“如我能將幾何?”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聽后想,自己才能帶十萬,那你韓信能帶多少啊。就問:“于君何如?”韓信說:“臣多多而益善耳。”
雖是實話實說,卻使得劉邦隱約有些不快。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劉邦就已經對他的才華有所嫉妒,而產生了猜忌之心,如果韓信能夠輕視名利,早日發現自己已經是身處懸崖邊上,那么懸崖勒馬尚還有救,但韓信雖然是人中的才俊,戰場上的梟雄,但是仍然無法逃脫名利的束縛,最終落得悲慘下場。
“人生短暫,何爭名利”,韓信之死雖是一場撲朔迷離的宮廷陰謀,但他的悲劇命運,值得人深思,試想,如果他能夠看淡名利,在完成輔佐大計之后,便功成身退,又怎么會有如此的下場呢?
上一篇:唇齒相依,互幫互助
下一篇:多一事不如省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