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望梅止渴
【溯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釋義】
看到梅子而流口水,不再渴了。后比喻用空想、空話安慰自己或別人。
【故事】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有一年夏天,曹操率軍去攻打張繡。烈日當空,軍隊疾行數十里,兵士個個口干舌燥。于是曹操命令軍隊停下休息,并差人到處找水。可是這里一片荒原,沒有井,也沒有溪流,哪里找得到水。
曹操心想:不能讓千軍萬馬在這干旱的荒漠久停。兵貴神速,如果耽誤行軍,勢必失去戰勝張繡的好時機,于是心煩意亂地踱來踱去。
忽然,他心生一計,裝作仰頭遠眺的樣子,驚喜道:“真是天助我也!將士們,抖起精神來,前面不遠處有一片大梅林!我們馬上趕到那里,大吃一頓酸甜的梅子,就可以解渴了!”
聽到曹操的喊聲,躺在地上的士兵都翻身而起,斂衣束帶,一個個干裂的嘴唇翕動著,像吞咽著酸甜的梅汁一樣,吵嚷著一哄而起。
曹操趁勢下令整軍疾馳,帶著軍隊走出了荒原,最終找到了水源。曹軍也如期到達前沿陣地,并趁著將士們的士氣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智慧語林】
在遇到困難時,人類意志力和信念的強弱往往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曹操用“酸梅林”鼓舞士兵的士氣,才能成功走出絕境。在旁人陷入困境時,幫助他樹立信心,重建希望,往往比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更為重要。
其實,人在疲累和危難時又何嘗不需要那種“止渴”的“梅”呢?憧憬,希望,甚至是對生的渴望,都可以讓我們走出艱難的泥淖。
上一篇:望梅止渴典故故事|望梅止渴釋義
下一篇:本末倒置典故故事|本末倒置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