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翟·公輸為鵲》注釋,意譯與解說
公輸子①削竹木以為鵲②,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子墨子謂公輸子曰:“子之為鵲也,不如匠之為車轄③,須臾劉④三寸之木,而任⑤五十石⑥之重。故所為功利于人謂之巧,不利于人謂之拙?!?p>——《墨子·魯問》
【注釋】
①公輸子:即公輸班,春秋時魯國人,又稱魯班,是古代有名的巧匠。②:同“鵲”。③轄:古代車上的零件,插在軸端的孔內。④劉:雕。⑤任:載,擔任。⑥石:古時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一說二十五斤為一石。
【意譯】
公輸子削刻竹木做喜鵲,做成后放它飛上天空,竟三天不落,公輸子很得意,認為是最巧不過的了。墨子對他說:“像你這樣制作喜鵲,還不如匠人做車轄,他用三寸長的木料片刻工夫就制成了,而且能負載五十石重的貨物。凡做東西,有益于人的才稱得上巧,對人沒用的都只能被叫做拙?!?/p>
【解說】
對同一個事物的評價, 往往會因不同的具體情形而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公輸班削竹木為鵲,在天上飛行三天不落,在二千多年前能造出這樣復雜的機械,確實是件了不起的壯舉。人們在此似乎可以發現一種飛行運載工具的最初萌芽,一種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但是,公輸班畢竟是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兵荒馬亂、諸侯紛爭的特定形勢,決定了這時一切科學技術的發明都必須要帶來切實有用的功利價值,能夠迅速轉化成勞動生產力,或者成為諸侯交戰中的有用武器。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墨子批評了公輸班的做法,斥之為玩物喪志,沒有實際意義的玩意兒。木鵲再巧,卻不能抵上可以負載五十石貨物的車轄。這是墨子的邏輯,也是他急功近利思想的具體表現。當我們超越了功利的要求,從整個人類歷史長河的發展來考察,墨子對公輸班的否定與批判就顯得過于簡單與粗糙了一些。任何一項發明創造都有它萌芽的階段,都有一個發展完備的過程。只有采取支持、鼓勵的態度,才有可能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而且,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任何人都不能硬性規定人們只能向一個方向發展,而不能向其它的方向邁進。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他們不僅需要物質的滿足,而且還需要精神的享受。一切能使人愉快、休息、賞心悅目的事物,都應該有其存在的空間。這才能推動社會全面, 健康地發展。
【相關名言】
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就會失掉一半。
——英國 赫·斯賓塞
上一篇:《劉基·公孫弗忌》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晝·公輸刻鳳》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