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管仲答封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管仲束縛, 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①封人②而乞食。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幸③及齊不死而用齊, 將何報我?” 曰: “如子之言, 我且賢之用, 能之使, 勞之論。我何以報子?”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注釋】
①綺烏:春秋時魯國地名,所在不詳。②封人:防守邊界的官吏。③適: 偶然。幸: 僥幸。
【意譯】
管仲作為囚犯,被捆著從魯國押送到齊國去,路上又饑又渴。路過綺烏地方的時候,就向邊防官吏要些飯吃。這個邊防官早已聽說管仲是個很有聲望的人,竟跪著送飯給他吃,表現(xiàn)得十分恭敬。過了一會,他乘機(jī)偷偷地問管仲:“假如您到齊國幸免一死,并得到重用,將怎樣報答我呢?”管仲微微一笑, 回答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我被任用了,我將要選拔有賢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 獎賞有功勞的人, 對你, 我有什么好報答的呢?”
【解說】
勢利者自有勢利者的邏輯,正直者自有正直者的品性。管仲的回答,真是對那位講私情、拉關(guān)系的封人一針見血的嘲弄。按照生活常理,知恩不報非君子也。作為一代名相的管仲,被捆著押赴齊國,道中饑寒交加,卒吏惡語相向,這時,假如有真情相助,送去溫暖,想來管仲定會感激不盡,引為知己。然而,封人只是一介俗夫,先是“跪而食之”,表現(xiàn)得十分恭敬,再后是赤裸裸地要求報答,使本應(yīng)暖融融的人間真情變成了冷冰冰的世俗交易。因此,難怪管仲不僅不領(lǐng)他的所謂情義,反而嚴(yán)詞厲斥,倍加奚落。這真是一切勢利小人的應(yīng)有下場。通過這個故事,人們應(yīng)該明白:在人落難時,落石下井,固然不對;但如果以此為機(jī)會,企圖向落難人施以小恩小惠,以謀圖日后的回報,也不會贏得人們的信服,獲取他所指望的高額利息。只有真正摒棄一切世俗的考慮,與落難者心中構(gòu)筑起一座理解、信任、援助的橋梁,那么,這才真正有可能獲得一個非常寶貴的機(jī)會——一個可以使兩人成為終生難忘、榮辱與共的患難朋友的機(jī)會。
【相關(guān)名言】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dāng)以同懷視之。
——何瓦琴
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
——英國·培根
上一篇:《呂不韋·竭池求珠》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管仲答封人》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