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狐假虎威》注釋,意譯與解說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①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戰國策·楚策一》
【注釋】
①長(zhang):領導。
【意譯】
老虎尋找野獸吃,有一次,捉住了一只狐貍。狐貍說:“你怎敢吃我!老天爺派我做百獸的領袖。現在你要吃我,是違背天意的。你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就走在你的前面,你跟著我,看看百獸見到我有誰敢不逃走的。”老虎認為狐貍說得有理,就跟在狐貍的背后。野獸見了,果然紛紛而逃。老虎不明白野獸原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是害怕狐貍呢。
【解說】
龐然大物的老虎碰到了體格瘦小的狐貍,對狐貍來說可是大難臨頭。但狐貍臨危而不懼,保持鎮靜,在生死存亡之際,通過積極的思考,終于找到了老虎的弱點,即老虎不敢逆天帝之命。狐貍利用了老虎的這一弱點,對自己進行了有效的保護。由于狐貍在逆境中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使得自己化險為夷。一般人也許會認為,狐貍太狡詐了,它借助外力,掩飾自己的卑怯。但狐貍這種在死神面前所表現出的勇敢和智慧,不能不令人佩服。老虎是百獸之王,它不輕易相信別人。當它聽到狐貍的“天帝使我長百獸”之后, 處于信與不信之間,但當它跟在狐貍之后,親眼目睹了百獸避之而恐不及的結果后,老虎也就相信了狐貍的話。一般人都相信客觀事實,老虎也并不例外,但它卻不懂得一個結果往往蘊含著一個原因,有的事實很明顯,但造成事實的原因是不同的。這時就需要我們善于正確分析,不輕信別人的話,這樣,才能找到事物的真正原因。老虎做不到這一點,看到的只是表面,事物的本質不能洞察,因此就只能上當受騙。至于類似狐貍的人們,借助于某種威勢,恐嚇百姓,以達到種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就不能算是一種智慧,而只能看作是一種卑鄙的權術了,對此,做百姓的一是要警惕,二是要敢于挫其鋒芒,還其狐貍的本來面目, 至于享有威勢者, 就不能像老虎一樣被人利用了。
【相關名言】
輕信不智
——王若虛
感覺并不欺騙人, 判斷倒會欺騙人。
——德國·歌德
上一篇:《紀昀·狂生》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紀昀·狐畏孝婦不畏官》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