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望洋興嘆》注釋,意譯與解說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 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 至于北海。東面而視, 不見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②而嘆曰:“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者, 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 《莊子·秋水》
【注釋】
①河伯:河神,亦作“冰夷”、“馮夷”、“無夷”。自殷商而降,至于周末,為人所奉祀, 位望隆崇。②若: 海神名。
【意譯】
秋天,河水按時上漲,所有的小河流都流灌到黃河里去,水面非常寬闊,兩岸及河中水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清楚。于是,河伯揚揚得意, 自以為天下之美都集中在這里。他順著水流向東而行,到了北海,他向東面瞭望,看不到水的邊際,于是河伯才改變了他自得的神情,雙目迷迷茫茫地對海若感嘆說:“俗語說: ‘聽了許多道理,總以為不如自己了解的’,這正是針對我說的一般。而且我曾經聽說有人小看孔子的見解并輕視伯夷的義行,起初我不相信,現在我看見你這樣博大而難以窮盡,要是我不到你這里來就糟了,我一定會永遠被得到大道的人所譏笑。”
【解說】
自然世界是無限博大的,人們只棲息于自然的一個角落內,因此人們的認識就會受到局限。所謂“樓外有樓,山外有山”,只有超越了所處環境的局限,才能看到樓外的樓,山外的山。河伯如果不到北海,又怎能知道大海比黃河更加博大呢!人們往往只知道去指責河伯的驕傲自大,而不去深究河伯之所以驕傲自大的原因。其實比驕傲自大更糟的,是河伯的生存空間造成的孤陋寡聞。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存在決定意識。長篇累牘的宣傳,往往經不起一個小小事實的沖擊。河伯眼界的拓寬, 認識的升華,都不是因為黃河里辦了報章雜志。幾部小說,也只能煽動起少男少女們幼稚的狂熱情緒,而不可能為他們指明理性的方向。真正的思想的解放和成熟,只有在廣泛多樣的親身的生存體驗中才能獲取。
【相關名言】
胸懷祖國, 放眼全球。
——毛澤東
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智慧,真是形形色色,變化萬端。為了了解它,我們必須聯合我們大家的知識和努力才行。
——法國·拉普拉斯
上一篇:《劉基·無支祈與河伯斗》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殷蕓·未嘗見驢》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