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越人溺鼠》注釋,意譯與解說
鼠好夜竊粟。越人置粟于盎①,恣鼠齧②,不顧③。鼠呼群類入焉,必飫④而后返。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而鼠不知也。逮夜, 復呼群次第入, 咸溺死。
——《燕書》
【注釋】
①盎(ang):盛液體的瓦器。②:“嚙”的異體字,咬。這里指吃。③顧:看、理會。④飫(yu):飽。
【意譯】
老鼠喜歡夜間偷吃谷子。有個越人在罐子里放了谷子,任老鼠來吃,不加理睬。老鼠就請它的同類一起來吃,每次吃飽了才回去。于是越人把罐子里的谷子換成水,把谷糠灑在水面上,而老鼠一點也不知道,到了夜里,照樣一起來吃,它們一個個跳進罐子里,結果都被淹死了。
【解說】
此則寓言可從兩面看。從鼠的滅亡看,是因貪。貪欲迷了心竅,放棄戒備,自蹈陷井而不知。“次第入”而“溺死”,叫作自食其果。因貪而滅亡的當然不僅是老鼠。每個時代,每種社會制度下,都有監獄。監獄中也總有“盜賊”一類的囚犯。“盜賊”當然知道自己干的是犯罪、犯法的事,不過“餌”——錢財的吸引力太大,于是利令智昏,終于被捉。當然也不僅限于盜賊。從另一個側面看,這寓言揭示了斗爭的一種策略:“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就是利用對方的貪欲,布置好誘餌,由實而虛,一舉取勝。這種策略的巧妙,全在“予之”一道,先給點甜頭嘗嘗。但不能讓對方警覺,警覺了下次即不再來,反而“偷雞不著蝕把米”。
【相關名言】
福生于隱約,而禍生于得意。
——劉向
上一篇:《劉基·走虎捐子》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張夷令·迂公毀樓》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