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對象再說話》寓言賞析
深山里有一群猴子。在這座山里,瓜果遍地,也沒有什么毒蛇猛獸,猴子們的日子過得十分幸福,美中不足的是——山里的冬天來得很早,持續的時間也很長。
這一年冬天又很早就來了,猴子們一個個蹲在洞穴里發抖。有只猴子站起來道:“每年冬天我們都有不少兄弟姐妹被凍死,再這樣下去可不成?!?br>
另一只猴子打著寒戰道:“你說得輕松,天這么冷,又該怎么辦?”
這只猴子道:“人是我們的親戚,我要去看看人是怎么過冬的,回來照著辦就可以了?!?br>
這個主意很好,猴子們一致表示同意,于是那只猴子就上路了。它走了很遠,這一天果然看到了一個人。那是個上山砍柴的樵夫,猴子心想:“這回好了,我可以看看人是怎么抵御嚴寒的。”它看著樵夫砍完一捆柴后,找了個背風的地方,將一些柴火堆在地上,從懷里摸出火石來點著了,生了一堆火。這樵夫圍著火堆而坐,吃著干糧喝著酒,一點也不覺得冷了。猴子欣喜若狂,馬上回到洞里,說道:“兄弟姐妹們,我終于找到抵御嚴寒的方法了。”
猴子們一聽,也都十分高興,圍上來道:“好啊好啊,快教給我們吧?!?br>
那只猴子說出自己看到的一切,道:“只消找些柴草堆起來,大家就不會感到冷了。大家快去找吧?!?br>
猴子們聽到這個方法,馬上七手八腳地找到了不少柴草,在洞里堆成一堆。只是仍然感到冷,就問那只猴子道:“我們還是沒有感到暖和啊,是不是少做了什么事?”
那只猴子看著柴草,忽然一拍前額,叫道:“對了,我還忘了一點,那人還在柴草上灑了一些亮亮的東西,然后柴草上就會生出火來,很是暖和,我們也要去找一些亮亮的東西回來才行?!?br>
于是猴子們冒著嚴寒出去找那種發亮的東西了。其中一只猴子突然看到樹叢里有一點正在飛動的亮光,就問道:“是不是那個?”
那是一只在冬天里還幸存著的螢火蟲。見過人生火的那只猴子看了看,覺得這點光非常像那個樵夫用火石敲出的火星,便道:“是啊是啊,快把它捉來吧?!?br>
猴子們登時動員起來了,將這片樹林吵得沸沸揚揚。在這林子里有一只山雀,被猴子們吵醒了,飛出來問道:“猴子先生,你們在做什么?”
“我們要用那點亮來讓柴草生出火來?!焙镒觽兓卮?。
聽到猴子們的話,山雀笑了起來,道:“得了吧,你們知道那是什么?那只是一只會發光的小蟲子啊,根本生不起火來的?!?br>
那只猴子聽了非常生氣,罵道:“你這小鳥,不要想騙我,我可是親眼見到人用這種小亮點讓柴草生出火來的,我們可要靠它來過冬呢。如果你再來胡說八道,小心我對你不客氣!”
這時有一只猴子把螢火蟲抓住了,那些猴子全都歡呼著向洞穴跑去,根本沒有誰來注意山雀的話。山雀看著滿山的猴子足跡,又是生氣又是好笑。它回到窩里,對妻子說道:“你看猴子們好不好笑,要用螢火蟲來生火,要不去告訴它們,它們會一直徒勞無功地干下去,這樣非凍死幾個不可?!?br>
山雀的妻子是一只十分睿智的小鳥,聽了丈夫的話,它擔憂地說道:“我聽說那些本來就不直的東西,再想把它弄直也是徒勞無功的,正如不正直的人,你想要讓他端正也是不可能的。而有誰不想聽從勸告的話,你再去勸它也是沒有用的。就像硬得摔不破的石頭,就不要用劍去砍了;彎曲不了的木頭,也不要拿去做成射箭的弓。那些猴子自以為是,根本不相信你說的話,你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山雀卻沒有聽從妻子的勸告,連夜飛到了猴子們住的洞里。在洞中,它看見那些猴子正把螢火蟲放在柴草堆上,有只猴子鼓著嘴正往上吹著。它飛了過去,叫道:“大家不要白忙了。要生火的話,必須要有火種,可是你們捉到的這個東西只是一個會發光的小蟲子,并不是火種啊,你們再吹也點不起來的?!?br>
猴子們吹了半天,仍然不見有火從柴草上生出來,正憋著一肚子的氣。聽得山雀這樣說,那只看過人生火的猴子一把抓住了它,道:“我親眼見到人就是這樣讓柴草生出火來的,我們試了半天卻沒成功,一定是受了你的詛咒?!彼莺莸貙⑸饺竿厣弦粩S,可憐的山雀被砸在堅硬的地面上,登時就死了。
——根據(阿拉伯)《卡里來和笛木乃》改編
入選理由:
比提出勸告更重要的是選擇勸告的對象和方式。
燕壘生語:
《卡里來和笛木乃》就是阿拉伯文的印度《五卷書》改譯本,很多故事都是一樣的,不過也有改譯者的原創。類似《一千零一夜》中有山魯佐德給國王講故事這個貫穿整部作品的主線,《卡里來和笛木乃》也是用兩只名叫卡里來和笛木乃的胡狼作為穿針引線的主脈,將一個個小故事聯系起來的,這個山雀勸告猴子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山雀很聰明,它完全了解生火的原理,也沒有秘而不宣,愿意向猴子說出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然而它卻被猴子當成詛咒者打死了。
在寓言世界里,好心沒好報的故事很多,不過側重面各有不同。這個故事里的山雀受到過告誡,想要勸說一群沒頭腦的猴子,等于用劍去砍堅硬的石頭,用不能彎曲的木頭做弓,但山雀還是去了。這頗有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可結果卻是白丟了性命,毫無意義?!妒酚洝分性涊d張良說過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的話,但知道忠言逆耳的,總還是有聽得忠言的可能。假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不能理解忠言,把你的好言相勸全當成耳邊風的人,那又該怎么辦?在故事中我們找不到答案,不過原書中,這個山雀的故事是卡里來說的。因為笛木乃向獅王進了讒言,挑撥獅王與黃牛打斗,卡里來十分憤慨,認為笛木乃很不正直,不愿再與它多說。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當然會將同情心放在山雀一方,然而猴子就真的該被指責么?向人進言,在我們看來總是一件好事,不過我們往往忽略了聽者的心思。我們自認為十分寶貴的經驗教訓,在有些聽者看來無異于誹謗,是一種挑釁行為。所以,當我們要向某個人提出建議時,更應該知道這個人是否能夠聽從。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在你沒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下,也不必一味地責怪他人不能從善如流。要知道,選擇聽者有時甚至比提出寶貴的勸告更重要。就像我們擁有展翅翱翔的經驗,可是如果宣講的對象是常年在地底生活的鼴鼠,那這個聽眾就對我們毫無好感了。即使我們的對象是鳥類,但是鷹有鷹的飛行習慣,麻雀也有麻雀的飛行方式,不針對相應的對象,同樣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動嘴提出一個建議而已,更重要的是先擦亮眼睛,看看我們要面對的對象是誰,再選擇好合適的方式,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上一篇:《看得到未來才能把握現在》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看畫》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