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蝦、螞蟥和青蛙》寓言賞析
在一條小溪里, 蝦和螞蟥長期和睦共處, 一起捕食,同甘共苦。有一天, 青蛙邀請它倆到它那兒過上愉快的一天。它倆準時到了青蛙的家里。青蛙用各種各樣的食物款待它們,什么烤蒼蠅啦、 煎蚊子啦、炸蝸牛啦等等。大家吃得飽飽的, 然后喝起酒來,邊喝邊講各自的冒險活動和英雄事跡。它們就這樣閑扯了很長時間。最后蝦站起來嚷道:“你們肯定不會相信我的話,可是事情就是如此: 我是你們中最漂亮最聰明的一個。人和野獸都怕我的鉗子。雖然我還從來沒有同一個人較量過, 但我敢打賭,人見了我就會逃走。”
“那好”螞蟥說,“就這樣辦: 我們三個中,誰被人擊敗了, 它的房產就歸把人趕跑的那一個所有。”
于是, 蝦、螞蟥和青蛙一起游到小溪里, 埋伏起來。不一會兒, 一個小男孩下水洗澡。蝦勇敢地游過去, 夾他的腳。小男孩捉住蝦,把它放進一只簍子里, 說道:“我要把這只蝦煮了吃。”隨即,螞蟥游了過去,緊緊地叮在小男孩的大腿上吸起血來。小男孩同樣抓住它,把它扔進放蝦的簍子里,說道:“我要把這只螞蟥賣給藥劑師。”這時,青蛙跳到小男孩的腳上。小男孩一見這滑溜溜的動物,嚇得跑掉了。
那只蝦很快進了鍋里,被煮熟吃掉了。那只螞蟥被賣給了藥劑師, 從此得為病人吸血。那只青蛙卻繼續愉快地生活在小溪里,并占有了那兩個不幸的同伴的房產。
——吉卜賽寓言(趙燮生譯自聯邦德國《誰是百獸之王》)
當蝦和螞蟥在一條小溪里同甘共苦,和睦相處的時候,它們本也平安無事,過的也挺舒服。可是當它們一個鉗人腳一個吸人血的時候卻被人逮住,分別被小孩烹食或被捉去充當藥劑師治病的工具。這正應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那句中國的古話,也是本則故事的基本寓意。這個基本寓意是通過兩組對比形象來揭示的。
蝦和螞蟥的害人之心是在青蛙家里作客酒足飯飽之后產生的。在此之前,它們是安分守已的。據蝦說,它從來沒有同人較最過,大約也從來不敢和人較量。然而,飯吃飽了,酒喝足了,頭腦熱乎乎、 昏沉沉起來,于是產生了同人較量的錯誤想法。可見,在頭腦發熱之際說話處事是要格外謹慎的。因為在這種時候,總是不大容易冷靜地分析客觀現實,不大容易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甚至喪失理智、干出壞事。不是嗎?蝦自以為長著一對鉗子,吹噓自己“最漂亮最聰明”,認為人見了它“就會逃走”。而螞蟥更是不自量力,它竟提出,誰要是戰勝了人,誰就可以占有被人擊敗者的房產。顯而易見,它以為自己長于吸人血而穩操勝券了。
再看青蛙。青蛙心地善良、熱情好客。它有了美菜佳肴,就把蝦和螞蟥請到家里,請它們好好吃上一頓,過上愉快的一天。青蛙為二位客人提供的食物都是危害人類的蒼蠅、蚊子等等。青蛙始終沒有吹噓自己,它參與打賭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否則,它的房產就會被蝦和螞蝗侵占。更重要的是,青蛙并不用傷害人的辦法去擊敗人,而只是跳到小孩的腳上,利用小孩懼怕它光怪陸離的皮膚的心理而把小孩嚇走。青蛙的所作所為,說明了不損害別人的人自己才能舒服地生活的道理。
本篇寓言針對性很強,它意在幫助少年朋友克服好勝心強、有時會欺侮自以為比他們更弱小的少年朋友的毛病。它同時還引導少年朋友從小養成與人為善, 同他人和睦共處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習慣。
寓言突出地寫出了蝦和螞蟥的自我吹噓、 自我膨脹而又不堪一擊的結局,讀來妙趣橫生,使讀者在笑聲中受到有益的啟示。
上一篇:《中國寓言·虛邑酒》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蟻附于芥》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