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虛空細縷》寓言賞析
如昔狂人,令績師績棉,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績師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 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 況他人耶?”狂人大喜, 以付績師; 師亦效焉,皆蒙上賞, 而實無物。
——《高僧傳·鳩摩羅什》
這是一個很有名而且有國際影響的故事。故事說,過去有一個狂人,叫紡織匠紡棉,要求紡出極細的紗。盡管紡織匠盡心盡意,紡出的紗細得象空中飄浮的微塵一樣,狂人還是怨它粗了。紡織匠大怒,指著空白處叫狂人看,對他說:“這便是你要的細紗。”狂人說:“為什么看不見?”紡織匠說:“這種極細的紗,我們中最好的織工尚且看不見,何況其他人呢?”狂人聽了大喜,叫其他紡織匠照樣紡;其他紡織匠也學著紡紗的樣子,他們都得到上等賞賜,實際上并沒有紡出紗,空無一物。
這個故事運用的背景是:信奉大乘佛教的高僧鳩摩羅什,宣傳大乘佛教的“一切皆空”的理論,貶低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大師槃頭達多,認為“一切皆空”(連佛法也是空的)的理論不對,便說了這個故事諷刺鳩摩羅什:“汝之空法、亦猶此也。”這便是它在《高僧傳》中的寓意。
這個故事可能來自印度或中亞民間, 當時中國尚未種棉紡紗。這則民間故事的寓意應是批判“狂人”的舉動。它說明:一切利用金錢或權勢而強迫別人去辦本來辦不到的事,到頭來只會落得自欺欺人的結局。紡織匠本已盡力紡出了細如微塵的紗, 狂人仍不滿足,逼得紡織匠弄虛作假,狂人竟然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獎勵更多的人弄虛作假。這個狂人看來是有錢有勢的;他的“狂”便是狂熱、狂妄、喪失理智。逼人紡看不見的紗的狂人,也許是完全虛構的,但實際生活中卻不乏同類。歷史上這一類的教訓還不深刻嗎?
這則寓言很自然地使人聯想起丹麥著名童話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皇帝的新衣》想象豐富。寓意深沉,批判了專制主義者的專橫、愚頑和虛弱,鼓勵人們應該學習孩子的純潔,應該敢講真話。安徒生說:“《皇帝的新衣》的故事出于西班牙。我們得到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不得不感謝西班牙的作家唐·曼紐埃爾王子。”唐·曼紐埃爾是西班牙14世紀的政治家和作家,其故事寓言集《盧卡諾爾伯爵》第七章中便插了三個騙子誆稱能織一種一般人看不見的衣料以欺騙國王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安徒生加工為《皇帝的新衣》。《高僧傳》是南朝梁釋慧皎所著,這說明“虛空細縷”的故事在公元6世紀時已為中國人所記載, 它比《盧卡諾爾伯爵》早了800年, 是《皇帝的新衣》最早的淵源。長江之源, 僅可濫觴。《皇帝的新衣》在藝術上要成熟得多,但《虛空細縷》的開創之功不可磨滅, 其獨特的寓意也不可取代。
上一篇:《中國寓言·蒙鳩為巢》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虛邑酒》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