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兔和龜》寓言賞析
有一天, 一只兔子嘲笑烏龜?shù)哪_短,步慢。烏龜笑著說:“雖然你走路很快象風一般,假若我和你賽跑一次,我會贏你呢。”兔子認為他的說法是不可能的,便依了他的提議;議定請狐貍選擇跑道, 指定終點。到了賽跑的那一天,他們一同出發(fā)。烏龜一步也不停的, 總是用慢而穩(wěn)的步伐, 直向那跑道的終點前進。兔子自信天生跑得快, 一點也不將賽跑的事放在心上, 在中途躺了下去, 酣睡起來。后來醒了,盡力向前跑去,烏龜卻早已到了終點。辛苦之后, 正安適地在那里微睡。
——《英漢對照伊索寓言》(何澄波編譯,啟明書局1946年7月三版)
這是伊索寓言中勸人勤勉的名篇之一。通過兔龜賽跑,長腿兔子卻輸給了短腳烏龜?shù)墓适拢U明了有天生才力而掉以輕心者常為辛苦努力者所勝的生活哲理。
本則寓言以情緒刻劃和對比手法見長。一開始,作者就點明了兔龜自然條件的“長”“短”差異,把人引進了一個絕對優(yōu)勢與絕對劣勢的競技故事之中。然而,作者沒有花費更多的筆墨去鋪陳賽事,而是側(cè)重對寓言主人公情緒的刻劃,賦予了兔子驕傲、 自負、怠惰的性格,為特殊的故事結(jié)局埋下伏筆。作者寫兔子以己之長譏諷他人之短;寫它抱著懷疑而又勉強的態(tài)度“依”了烏龜?shù)奶嶙h;寫它不將賽事放在心上,途中酣睡。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兔子自恃天力而漫不經(jīng)心的自負形象。對比手法的運用,亦是該則寓言的一大特色。兩個主角,一個有善于速跑的長腿, 另一個只有慢吞吞爬行的短腳; 一個“中途酣睡”,另一個“穩(wěn)步前進”,在一系列的對比中,寓體形象逐步豐滿起來;兔子與烏龜在自然條件上的差異,也隨之轉(zhuǎn)變?yōu)槠犯裆系母叨确床睢亩广S诔@淼凝攧偻脭〉慕Y(jié)局,顯得合乎常理。讀者在接受這與常識相悖的結(jié)果時,亦不難被烏龜那種矢志不移的堅韌精神所感染。
本則寓言以其獨特的構(gòu)思,從淺顯的故事、鮮明的形象對比中,引起人們對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的關系這一問題的哲學思考,向人們提出了警戒——天生才力如果疏忽,常為辛苦努力所勝。這則寓言,文字精,容量大, 內(nèi)涵深,這也許是它能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之原因所在吧。
讀者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去欣賞一下林語堂先生改寫的《兔與龜賽跑》(《我的話(下)》)和羅丹的寓言詩《烏龜和兔子的第二次賽跑》。林作從新角度展述了這場賽事,讀來令人耳目一新。在他的筆下,烏龜就不那么值得鼓勵了,它夸大自己的恒心,不自量力,“四只腳做八只腳跑了一刻鐘, 只有三丈余”,且抬頭不見五尺以外平地;而兔子反倒可愛了許多,它見烏龜如此跑法不免懊悔答應了這場賽事,抱怨是犧牲了這“寶貴光陰”。于是,兔子索性把賽事拋在了腦后,利用這段時間隨興所之,吃吃青草,打個盹兒,盡情歡樂,無意間追逐松鼠闖到終點獲得錦標。而此時,那只有恒心、能吃苦的烏龜還在半里之外匍匐而行呢。林先生的改編,伸展了寓體形象的自然特征,改變了寓體形象的品格特征。這一改變,也就導致了寓意的根本改變, 以說明“凡事須求性情所近,始有成就”。羅作發(fā)表于《詩刊》1977年11期,寫兔子改正自負毛病而努力迅跑終于贏得錦標,對少年兒童頗有教育意義,獲得全國第二次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獎(1980年)。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傻瓜和影子》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兔子傷風》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