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兩把犁》寓言賞析
用同一塊鐵,在同一所作坊里,做了兩把犁。一把落到農夫手里,立刻干起活來;另一把毫無用處地躺在商人的小鋪子里, 躺了很久。
過了一個時期,這兩個老鄉又相遇了。在農夫家里呆過的犁銀光閃閃,甚至比剛離開作坊的時候更亮了; 無所作為地躺在小鋪子里躺了很久的犁卻顏色發烏,生了銹。
“請你告訴我,你為什么這么亮?”生銹的犁問他的老相識。
“因為我勞動, 我親愛的,”那一把犁回答。“你生了銹,變得不如以前了,全因為這一陣子你躺在那兒什么也沒干。”
——烏申斯基寓言(選自《俄國作家童話選》,王汶譯)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一個基本觀點。烏申斯基雖然不是馬克主義者,但他憑著一個進步教育家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眼光,運用“擬人化”的藝術手法,卻把這個命題從某一個側面表現得鮮明有力,令人信服。作品開篇說:“用同一塊鐵,在同一作坊里,做了兩把犁。”這里兩個“同一”,決非可有可無的閑筆,而是體現了作家謀篇布局的匠心。所謂“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文心雕龍·章句》)嗣后兩把犁卻不一樣了,一把銀光閃閃,甚至比剛離開作坊的時候更亮了;而另一把則顏色發烏,生了銹。這是為什么?不是它們的先天的資質不同(開篇交代的兩個“同一”正是為了論證這一點)而是后天的鍛煉有異。“因為我勞動”。這一語道破問題的實質。是的, 正是我們熱愛勞動的祖先世世代代不惜揮灑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才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當今的“四化”大業也依然是這種“創造”的延續和拓展,其辦法措施也許有千條百條,然而任何一條都不能離開兩個字:勞動。只有用勞動這張“銀光閃閃”的犁,才能犁開貧瘠的荒野,建設起幸福的樂園。
誠然, 古今中外大凡對社會作出過某些貢獻的人,他們不獨本身是勞動的模范,而且在長時期頑強的勞動中他們大都對“勤勞與怠情”作過哲學的思考,創造了許多啟人心智的至理名言,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請看:“人的智慧不用就會枯萎”。(達·芬奇)“懶惰象生銹一樣, 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富蘭克林)“天才就是勞動。 人的天賦象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使它成為熊熊烈火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勞動,再勞動。”(高爾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不必繁瑣列舉了,還是回頭再看看你案頭烏申斯基的寓言《兩把犁》吧,它比那些古訓更通俗易懂,它比格言更有血有肉,它是批評懶惰的一幅形象逼真的漫畫,它是謳歌勞動的一首情長韻遠的贊歌。
上一篇:《中國寓言·不死之藥》寓言賞析
下一篇:《歐美澳寓言·嚴厲的懲罰》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