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科學家和定律》寓言賞析
象宙斯抓閃電一樣,科學家捉住了一個定律。科學家把定律帶回實驗室,扔到火里燃燒,又浸入水里冷卻。他象個鐵石心腸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嚴厲批判、故意非難、仔細考察著定律,甚至為它準備了斷頭臺和絞刑架。
定律看見科學家嚴峻的面孔,不覺流下眼淚:
“親愛的科學家,你嘔心瀝血,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才捉住了我,可是,你又為什么這樣對待我?”
“我的孩子,”科學家蹙緊眉頭, 一邊做著實驗, 一邊回答,“在科學事業中,真正的愛都是嚴厲的。我這樣做的目的, 只是希望: 在我化成塵埃的時候,你仍能立足于世界!”
——吳廣孝《貓法官》
定律是抽象的概念、作者將它具體化、擬人化了。這樣,定律不但有了生命的感知,還具有奇特的性能。你看,它被放在烈火中燃燒,又浸入涼水中冷卻,千錘百煉,才終于成為定律。
這則寓言的主題,是屬于歌頌性質的,全篇著重反映了科學家與定律的辯證關系。定律,是由科學家發明的,寫定律產生的過程,是為了謳歌科學家。科學家有科學家的態度和風格,他一旦抓住定律,便再也不會放手。為了使定律成功,他嚴格得近乎殘酷。科學家對定律的刁難,也是對自身的折磨。但定律一時尚無法理解科學家,因此它提出了疑問。科學家的答復深刻而有說服力:“真正的愛都是嚴厲的。”他之所以如此苛刻地對待定律,是為了使定律永存,成為服務于人類的巨大精神財富。這則寓言的寓意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科學家之所以成為科學家,就在于他們有科學的精神: 他們不僅敢于發現定理, 嚴厲論證, 而且隨時準備服從真理,將自己的發現放棄(送上斷頭臺或絞刑架);二、定律之所以能成為定律,是經受住了反復的錘煉與檢驗,這也象征著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只有敢于接受磨煉,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從廣義來說,不論是科學家還是定律,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他們都是在烈火中涅槃的鳳凰,都將永垂不朽。由于作品將深刻的思想寄寓于優美的藝術形式之中,這一作品獲上海1983年的兒童文學園丁獎是理所當然的。
上一篇:《歐美澳寓言·禿頭和蒼蠅》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秦吉了》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