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孰最善醫》寓言賞析
(魏文侯) 曰:“子昆弟三人, 其孰最善醫?”鵲曰:“長兄最善, 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耶?”扁鵲曰:“長兄于病視神, 未有形而除之, 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 副肌膚間,而名出聞于諸侯。”
——《鹖冠子·世賢》
三位醫生,誰最會治病?第一位會看神色,當疾病還未在形態上顯露時就把它除掉;第二位是在疾病初露征兆(“毫毛”,指細微處)時就進行治理;第三位則要到病情嚴重時才“鑱(Chan用針刺)血脈,投毒藥(毒藥指藥性猛烈的藥物), 副肌膚間(在皮膚肌肉中動手術。副,音Pi,剖開)”。人們很容易作出判斷,最好的醫生應是第一位醫生, 因為他能防患于未然。不過,這則寓言決不只是為了說明如此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鹖(he)冠子》是一本主要宣傳道家思想的書,北宋陸佃評述它“初本黃老(道家學派)”。老子主張:“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無為不是完全無所作為,而是想法防止沖突的發生,避免矛盾的激化或者避免用尖銳對立的形式解決矛盾,這是一種處世態度也是一種統治術。《孰最善醫》正是借醫術來宣揚這種“無為”的統治術的。然而,在鹖冠子生活的戰國時代,道家思想已經不合時宜,主張用嚴刑峻法加強地主階級專政的法家思想先后在秦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取得了統治地位,作者對這種形勢很不滿,所以在寓言中,他用“于病視神”的良醫不為眾人所知,而名聞諸侯的扁鵲卻只會臨時動手術進行對比,抒發“吾道不行”的內心感憤。
這則寓言在表現手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作者并不直接敘述和評議三位醫生的醫術和影響,而是通過虛擬的魏文侯與扁鵲的對話來表現。作者把三位醫生設想為扁鵲的三昆弟(兄弟),讓扁鵲自己進行介紹和議論。扁鵲對三人醫術的介紹是實事求是的,三人的名聲和社會地位卻出現如此的顛倒,話中的兩個“故”字,似乎表明理所當然,卻正反映美丑好惡顛倒的現實。這種巧妙的寫法所產生的強烈反諷效果難道是平鋪直敘所能比擬的嗎?
上一篇:《中國寓言·孔乙己考》寓言賞析
下一篇:《中國寓言·守株待兔》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