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把新娘當動物的人
1904年,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研究中的重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得來全不費工夫”只是一個美麗的愿望。巴甫洛夫的成功也是“忘我”工作的結果,下面這則故事可見他“忘”我到什么地步。為了研究動物的條件反射,巴甫洛夫的實驗室內綁滿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狗、兔、雞、青蛙、老鼠……成天在實驗室里進行實驗研究的巴甫洛夫,沒有時間與他的未婚妻西瑪·卡爾捷爾捷夫斯卡婭會面。有一天晚上,他終于抽出了一點時間,想見一下西瑪。
西瑪如約來到實驗室,巴甫洛夫連忙迎上前去親吻、擁抱,隨即拉著她的手,把她往縛有各種動物的實驗架上拽。西瑪原來以為他是在開玩笑,一開始并沒有聲張;可是當巴甫洛夫進入“角色”、想動真格把她當成動物進行實驗時,她才知道巴甫洛夫并非是鬧著玩。這時她才大聲呼叫:“我是西瑪,你的未婚妻,不是動物!”這時,他才大夢初醒。
從此可以看出,巴甫洛夫對科學研究到了何等忘我、癡迷的地步!“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巴甫洛夫的忘我和癡迷,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1849年9月14日,巴甫洛夫出生于俄國中部梁贊鎮一個貧窮的牧師之家。為了生計,他父親除做牧師外,還在田間勞動;母親除了料理家務外,還時常去當富貴之家的傭人。
巴甫洛夫從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同時,幼時的艱辛也煉成了他強健的體魄,以致他能在后來繁忙的工作中應付自如。
1870年,中學未畢業的巴甫洛夫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彼得堡大學博物系生理學部。勤奮好學使他多次獲得學校的獎學金。正是這點為數不多的獎學金,才維持了他在學校的生活。
1877年,巴甫洛夫自費去德國進修一年。回國后,他應俄國著名醫學家彼·鮑特金教授之邀,在鮑特金的診所里工作,直到1890年。正是巴甫洛夫這10多年的勤奮工作,才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巴甫洛夫勤奮了一生。甚至在他逝世6天前,即1936年2月21日,他還以87歲的高齡在草擬1936年的工作計劃,雖然這時他已是一個肝病晚期病人!巴甫洛夫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他家庭貧困,經濟拮據,甚至結婚后為了節省開支把妻子寄宿在鄉下的姐姐家。他競選圣彼得堡大學教授失敗,晚年還得了肝病肺炎,但這都沒能阻止這位科學巨人前進的步伐。
巴甫洛夫是動物和人類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立者。他在1927年出版的《大腦兩半球工作講義》這一不朽著作,被世界各國當做重要的科研理論來學習,1949年時已被譯成中文。
巴甫洛夫臨終前不久,給有志于獻身科學的青年寫了一封信,向青年們提了三點要求:循序漸進、謙虛、熱情。這也許比他的科學遺產更加重要,比蘇聯政府在他的家鄉建的紀念館或者在他誕生100周年時發行的紀念郵票更加永垂不朽!
上一篇:蔡倫造紙的故事
下一篇:誰是滑翔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