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原文、賞析、鑒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2〕,聞水聲,如鳴珮環〔3〕,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4〕。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5〕,為坻〔6〕,為嶼〔7〕,為嵁〔8〕,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9〕,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10〕;俶爾遠逝〔11〕,往來翕忽〔12〕,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3〕,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1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1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16〕。隸而從者〔17〕,崔氏二小生〔18〕:曰恕己,曰奉壹。
〔1〕本篇選自世綵堂本《柳河東集》卷二九。為“永州八記”的第四篇。
〔2〕篁(huang):竹林。
〔3〕珮環:即佩玉,古人系在腰帶上的玉飾,走路時互相碰擊而發出響聲。
〔4〕清冽(lie):水清貌。冽,水清。
〔5〕卷石底以出:石底上卷而高出水面。
〔6〕坻(chi):水中高地。
〔7〕嶼:小島。
〔8〕嵁〔kan):不平的巖石。
〔9〕可:大約。
〔10〕佁(chi)然:癡呆的樣子。
〔11〕俶(chu)爾:動貌。
[12]翕(xi)忽:迅捷貌。
[13]斗折蛇行:形容泉流曲折像北斗星,蜿蜒又如游蛇。
[14]犬牙差互:形容岸勢如犬牙互相交錯。差互,交錯貌。
[15]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幽邃:幽深。
[16]吳武陵:信州人,元和初進士,得罪貶永州。龔古:未詳。宗玄:作者從弟。
[17]隸而從:依附而相隨從。隸,依附。
[18]崔氏二小生:指作者姊丈崔簡二子。
此篇描狀景物極其生動傳神,如第二段描寫潭中游魚,高步瀛《唐宋文舉要》甲編卷四引劉際唐評:“摹寫魚之游行澄水中,如化工肖物。”又引李剛己評:“此上皆就水言,摹寫魚之游行,正以見水之清冽。”“此八句摹寫物狀,尤為窮微盡妙,具此筆力,可以攜镵造化,雕刻百態矣。”本文前面寫景也開朗明凈,流露著作者歡快的心情。至“潭西南而望”一段,又突出石潭周圍景物的幽邃而凄清,也是他謫居之中孤寂心境的反映。
上一篇:《明代文學·陳子龍·秋日雜感(選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艾青》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