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韓愈·進學解[1]》原文、賞析、鑒賞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2],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3]。方今圣賢相逢[4],治具畢張[5],拔去兇邪,登崇畯良[6],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7]。爬羅剔抉[8],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9]?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10];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11]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 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12〕,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13〕,記事者必提其要〔14〕,纂言者必鉤其玄〔15〕。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16〕,恒兀兀以窮年〔17〕。先生之業,可謂勤矣〔18〕。觝排異端〔19〕,攘斥佛老〔20〕,補苴罅漏〔21〕,張皇幽眇〔22〕。尋墜緒之茫茫〔23〕,獨旁搜而遠紹〔24〕,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25〕。沉浸醲郁〔26〕,含英咀華〔27〕,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28〕,渾渾無涯。周誥殷盤〔29〕,佶屈聱牙〔30〕;春秋謹嚴,左氏浮夸〔31〕,易奇而法,詩正而葩〔32〕,下逮莊騷〔33〕,太史所錄〔34〕,子云相如,同工異曲〔35〕。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36〕。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37〕。先生之于為人〔38〕,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39〕。暫為御史,遂竄南夷〔40〕,三年博士,冗不見治〔41〕,命與仇謀〔42〕,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43〕,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44〕!”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45〕,細木為桷〔46〕,欂櫨侏儒,椳闑扂楔〔47〕,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48〕,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49〕,赤箭青芝〔50〕,牛溲馬勃〔51〕,敗鼓之皮〔52〕,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53〕,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54〕,雜進巧拙〔55〕,紆余為妍〔56〕,卓犖為杰〔57〕,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58〕,宰相之方也〔59〕。昔者孟軻好辯〔60〕,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于行〔61〕。荀卿守正〔62〕,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63〕。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64〕,絕類離倫〔65〕,優入圣域〔66〕,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67〕,言雖多而不要其中〔68〕,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69〕。猶且月費俸錢,見靡廩粟〔70〕,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71〕,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72〕,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73〕,計班資之崇庳〔74〕,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75〕,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76〕,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77]。
[1]本篇選自東雅堂本《昌黎先生集》卷十二。本文當作于元和八年。《舊唐書·韓愈傳》:“復為國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正是元和八年事。
[2]太學:指國子監。唐時國子監相當于古代的太學。
[3]行:德行。隨:因循隨意。以上嬉、隨押韻。
[4]圣賢:指圣君賢臣。
[5]治具:指法令。《史記·酷吏列傳》:“法令者,治之具。”畢張:全部得以實施。
[6]登崇畯良:提拔才德優良的人。畯,通“俊”。
[7]藝:指經書。一藝即一經。庸:通“用”。
[8]爬羅剔抉:指選拔人才。爬,爬梳。羅,搜羅。剔,剔除。抉,選擇。[9]“蓋有”二句:意謂只有才行有所不及而幸獲選用的人,而沒有才行優異而不蒙提拔的人。
[10]有司: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因稱主管的官員或官府為有司。[11]以上逢、張、良、庸、光、揚、精、明、成、公押韻。
[12]六藝: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13]百家之編:指諸子百家的著作。
[14]記事者:指記述歷史事件的書。要:要點,綱領。
[15]纂言者:指論述觀點的書。鉤玄:探索深奧的道理。[16]膏油:指燈燭。晷(gui):日影。此句意謂夜以繼日。
[17]兀(wu)兀:勞苦貌。
[18]以上年、文、編、玄、捐、年、勤押韻。
[19]觝(di)排:抵制排斥。異端:指與儒家對立的學說。
[20]攘斥:排斥。佛老:指佛家和道家。
[21]補苴(ju):填補。罅(xia)漏:裂縫、缺漏。
[22]張皇:張大。引申為闡發。幽眇(miao):深奧隱微之處。
[23]墜緒:此謂失落了的儒家道統。
〔24〕紹:紹述,繼承。
〔25〕以上老、眇、紹、倒、勞押韻。
〔26〕醲郁:濃厚馥郁。
〔27〕含英咀(ju)華:意謂細細咀嚼體味文章的精華。
〔28〕規:取法。姚姒:姚,虞舜的姓;姒,夏禹的姓,故以指《尚書》中的《虞書》、《夏書》。
〔29〕周誥:《尚書·周書》中有《大誥》、《康誥》等篇,故以指《周書》。殷盤:《尚書·商書》中的《盤庚》篇,故以指《商書》。
〔30〕佶(jie)屈聱(ao)牙:謂文辭艱澀難讀。
〔31〕“春秋”二句:謂《春秋》的褒貶非常謹嚴,《左傳》的文辭鋪張華美。《春秋》,孔子所作。《左傳》的作者相傳是左丘明。
〔32〕“易奇”二句:意謂《周易》變化多奇而有法則,《詩經》的思想純正,文彩華美。葩(pa),鮮美。以上華、家、涯、夸、葩押韻。
〔33〕莊騷:指《莊子》、《離騷》。
〔34〕太史所錄:指司馬遷所作的《史記》。司馬遷曾為太史令,故自稱太史公。太史為史官。
〔35〕“子云”二句:謂揚雄和司馬相如,他們的著作譬如樂工演奏音樂,技巧一樣,但奏出的曲調不同。揚雄字子云,與司馬相如都是漢代著名的辭賦家。以上錄、曲押韻。
〔36〕閎(hong)其中:謂內容精深博大。肆其外:謂文辭波瀾壯闊。
〔37〕左右具宜:謂各方面都合適。以上為、宜押韻。
〔38〕文、人自為韻。
〔39〕“跋前”二句:《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寁其尾。”跋,踏。躓(zhi)即寁,跌倒。《說文》即引作“載躓其尾”。喻進退兩難。咎,罪過。以上友、咎押韻。
〔40〕“暫為”二句:韓愈于貞元十九年由監察御史貶為陽山令。陽山地處南方荒僻地區,故稱南夷。
〔41〕“三年”二句:韓愈元和元年夏召為國子博士,二年分教東都的國子監,元和七年自尚書職方員外郎再為國子博士。“三年”即謂元和元年、七年、八年。冗(rong),閑散。見治,表現治績。見同“現”。
〔42〕命與仇謀:命運與仇敵相合。
[43]頭童:頭禿。《釋名·釋長幼》:“山無草木者曰童。”齒豁:牙齒脫落。[44]以上夷、治、時、饑、裨、為押韻。
[45]杗(mang):棟梁。
[46]桷(jue):屋椽。
[47]“欂(bo)櫨(lu盧)”二句:欂,壁柱。櫨,斗拱。《說文通訓定聲·豫部》:“單言曰櫨,累言曰欂櫨……方木,似斗形,在短柱上,供承屋棟。”侏儒,梁上短木。椳(wei),承門樞的臼。闑(nie),門中間所立的短木。扂(dian),門閂。楔(xie),門兩旁的長木。
[48]以上桷、楔、室押韻。
[49]玉札:草藥名,即地榆。丹砂:即朱砂,礦物性的中藥。[50]赤箭:草藥名,即天麻。青芝:既龍芝,菌類植物,入藥。
[51]牛溲:牛尿,入藥,利小便。馬勃;即馬屁菌,入藥,治諸瘡。
[52]敗鼓之皮:年久敗壞的鼓皮,亦可入藥。
[53]以上芝、皮、遺押韻。
[54]登明選公:選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
[55]雜進巧拙:意謂聰敏笨拙的人都能得到合理的錄用。
[56]紆余:宛延曲折。妍:美。
[57]卓犖(luo):超絕。
[58]惟器是適:意謂各種人才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以上拙、杰、適押韻。[59]工、良、方自為韻。
[60]孟軻好辯:孟軻曾痛斥楊朱、墨翟的主張,故曰好辯。《孟子·滕文公下》:“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61]“轍環”二句:意謂孟子車跡遍及天下,終于老死于游說諸侯的途中。行,道路。以上明、行押韻。
[62]荀卿守正:荀卿遵循儒家的學說。
[63]“逃讒”二句:《史記·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以上弘、陵押韻。
[64]“吐辭”二句:吐辭,指言論。經,經典,規范。舉足,指行動。法,法則。[65]絕類離倫:超出同類,無與倫比。
[66]圣域:圣人的境界。以上法,域押韻。
〔67〕繇:通“由”。統:統系。
〔68〕要(yao):求。中(zhong):要點。
〔69〕以上統、中、用、眾押韻。
〔70〕靡:浪費。廩粟:倉庫中的糧食。
〔71〕踵:本指足跟,此作動詞用,踐履。促促:拘謹的樣子。一作“役役”。
〔72〕以上粟、織、食、竊、斥押韻。
〔73〕商:謀算。財賄:財貨、俸祿。亡:通“無”。
〔74〕計:計較。班資:指品秩。庳:通“卑”,低下。
〔75〕瑕疵(ci):微小的缺點。以上之、宜、庳、疵押韻。
〔76〕詰:責問。杙(yi):小木樁。楹:柱子。
〔77〕訾(zi):毀謗,非議。昌陽:即昌蒲。《政和證類本草》卷六:“昌蒲,久服輕身,聰耳明目,延年益心智。”引年:即延年。豨(xi)苓:即豬苓。《政和證類本草》卷十三:“豬苓利水道,一名猳豬屎。”以上楹、苓押韻。
此文借國子先生與學生的對話,抒發了遭受貶斥、長期不被重用的牢騷,其中自然也包含著對于執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的諷刺。雖然一開始先生教導學生“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但文章的本意并不在于論述如何成就學業,這是一看即知的。這篇文章模仿東方朔《答客難》和揚雄《解嘲》,是有韻的,體制上屬于辭賦一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說:“東方朔始作《答客難》,揚子云亦因之,作《解嘲》……《進學解》即《答客難》也,《送窮文》即《逐貧賦》也,小有出入,便成一家。”文中押韻和排偶句式的運用,使文章音韻諧和,形式華美,而又生動活潑,毫不板滯。其中駢散交錯,奇偶相生,偶儷之中又具有散文的長處,對于賦體文學新風格的形成,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文章自鑄偉辭,言簡意賅,許多詞語后世被用作成語,如刮垢磨頭、提要鉤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繼晷、含英咀華、佶屈聱牙、異曲同工、跋前躓后、動輒得咎、啼饑號寒、校短量長、投閑置散等皆是。孫樵《與王霖秀才書》:“韓吏部《進學解》,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讀之如赤手捕長蛇,不施鞚勒騎生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孫樵集》卷二)
上一篇:《漢代文學·賈誼·過秦論》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莊子》·逍遙游(節選)》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