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
“只”是會意字。甲骨文從又(手),從隹(鳥),會一只手逮住了一只鳥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承接金文。隸變后楷書寫作“隻”。漢字簡化后寫作“只”。
《說文·隹部》:“隻,鳥一枚也。從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隻,鳥一只。由“又”(手)持握著“隹”(鳥)會意。手里拿著一只鳥叫只,(拿著)兩只鳥叫雙。)
“只”的本義為一只鳥,讀作zhī。引申為凡物之單者曰“只”,與“雙”相對。如《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匹馬只輪無反者。”引申指孤獨。如“形單影只”。又引申指單數、奇數。如《宋史·張洎傳》:“肅宗而下,咸只日臨朝,雙日不坐。”
還讀作zhǐ,表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引申指僅、僅僅。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上一篇:《友》字義,《友》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友》
下一篇:《召》字義,《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