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陶”是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阜,從上下二人,會人登上窯包之意。金文加二“土”,強(qiáng)調(diào)是土堆成的窯包。小篆從阜從匋會意,匋兼表聲。隸變后楷書寫作“陶”。
《說文·部》:“陶,再成丘也,在濟(jì)陰。從阜,匋聲?!保ㄌ眨癔B著兩雙盂的山丘,在濟(jì)陰郡。從阜,匋聲。)
“陶”的本義是燒制陶器的窯包,念yáo。用作上古人名,指皋陶,傳說是虞舜的臣子,掌管刑獄。
táo是“陶”現(xiàn)在常用的讀音。引申指燒制瓦器。用作名詞,指燒制而成的瓦器。如“彩陶”。
由燒制陶器引申比喻安排、造就、培養(yǎng)。如“陶冶情操”。
“陶”還可以表示快樂。如“樂陶陶”,就是形容人快樂陶醉的樣子。
上一篇:《鋒》字義,《鋒》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鋒》
下一篇:《飄》字義,《飄》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