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
“熏”是會意字,金文上面像火煙冒出,中間是煙囪,四點表示煙苔,下面是火焰,會煙囪冒煙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熏”。
《說文·屮部》:“熏,是火煙上出也。從屮,從黑。屮黑,熏黑也。”(熏,是火煙向上冒出熏黑物體的意思。由屮、由黑會意。屮黑,火煙上升把物體熏黑。)
“熏”的本義為用烘籠烘烤,讀作xūn。如陶弘景《許長史舊館壇碑》:“蘭缸烈耀,金爐揚熏。”泛指用火、煙氣等烤炙。如“熏肉”。又引申指氣味浸潤、侵襲。如鮑照《樂府八首·苦熱行》:“鄣氣晝熏體,藺露夜沾衣。”
用作形容詞,指暖和。如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熏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又指用言語、行動逐漸影響、說服人。如“熏陶”。
又讀作xùn,特指煙氣使人中毒。如:“爐子安上煙筒,就不至于熏著了。”
上一篇:《點》字義,《點》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點》
下一篇:《片》字義,《片》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