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橘”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木(表示與樹有關),矞聲,矞兼表刺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橘”。
《說文·木部》:“橘,果。出江南。從木,矞聲。”(橘,果木名。出產于江南地區。從木,矞聲。)
“橘”的本義為橘樹。是一種常綠喬木,果實稱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種子、樹葉、果皮均可入藥。
橘多栽培于丘陵、低山、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南方大部分地區。在北方也有種植,不過稱為“枳”,而非“橘”。如《晏子春秋·雜下十》:“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成語“逾淮之橘”即來源于此。
上一篇:《桃》字義,《桃》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桃》
下一篇:《款》字義,《款》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