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斯”是形聲字。小篆從斤(表示與斧斤劈開有關(guān)),其聲。隸變后楷書寫作“斯”。
《說文·斤部》:“斯,析也。從斤,其聲。《詩》曰:‘斧以斯之。’”(斯,劈開。從斤,其聲。《詩經(jīng)》說:“用斧頭把它劈開。”)
“斯”的本義為劈、砍。如《詩經(jīng)·陳風(fēng)·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引申指扯裂、撕開,此義后寫作“撕”。
用作代詞,表指示,相當(dāng)于“此”。如杜甫《夢李白二首》:“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用作連詞,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jié)論,相當(dāng)于“則”、“就”。如《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人之性,心有憂喪則悲,悲則哀,哀斯憤,憤斯怒,怒斯動。”
上一篇:《敬》字義,《敬》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敬》
下一篇:《旗》字義,《旗》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