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成星星
話劇。作者段成濱、杜士俊。劇本發(fā)表于《劇本》月刊1959年3月號。故事發(fā)生在1958年秋的鐵龍山區(qū)。第一場:趙大康率領的青年打虎隊的過場。第二場:公社煉鐵廠干部陳長壽、高守田為給本社土高爐要礦山,追找縣委邢書記,闖入獵區(qū),遇到青年獵虎隊長趙大康。第三場:陳長壽、高守田追找邢書記來到魯班石,邢書記由趙老爹駕船過龍涎河,上龍頭山找礦,返回時翻船被救,背回礦石。為開采龍頭山礦石、大煉鋼鐵,邢書記報告省里,兩個月內(nèi)在龍涎河上架設橋梁。第四場:省里派的橋梁工程師尹哲夫、技術員孟丹華來到龍涎河岸叢林遇到猛虎,趙大康打虎救險,兩人見到邢書記和老同學賀國昌。第五場:魯班石林中空地,尹哲夫考察后提出兩個月在龍涎河上架木橋是海底撈月,應改為架設鐵絲繩吊橋。賀國昌在深水探測后則堅持架木橋的設想,并得到孟丹華的幫助。第六場:由群眾野茶會投核桃裁決后,尹哲夫放棄己見。第七場:龍涎河水利工地貼出招賢榜。賀國昌、孟丹華去上河口鬼門灘。第八場:招賢榜前邢書記任命趙大康、金龍為水下作業(yè)隊正副隊長。邢書記要求四天拿出水文測定資料。第九場:在龍涎河鬼門灘,尹哲夫私自讓趙大康、金龍帶他冒險上灘,結果翻了船。第十場:邢書記召集大家出主意,并提出找當?shù)厥熘榈那卮蟛R芊颉⒚系とA、賀國昌談心后消除了誤會。第十一場:秦大伯帶賀國昌尋找可以做橋墩的七星石。第十二場:水利工地搶修橋墩,熱情高漲,秦二伯拆小木屋點火照明助夜戰(zhàn)。第十三場:木拱橋修成一年后,邢書記、尹哲夫查清黑虎石水情,又決定由公社煉鋼廠保證鋼材供應,再建一座鋼骨水泥橋。迷信保守的趙老爹遇到老虎,被兒子趙大康救出。婦女連將“山里紅”送給這些降龍伏虎的英雄該劇以大躍進年代向自然進軍為背景,表現(xiàn)出林區(qū)人民打獵、興修水利的斗爭生活,塑造了青年獵手趙大康、水手金龍、護林人秦二伯等形象,富有林區(qū)生活的新鮮氣息。
上一篇:周魯俠《陳勝》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除夕夜》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