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長篇小說。作者浩然。分兩部。第一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年5月出版;第二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5月出版。第一部反映的是土地改革之后,農業合作化高潮之前,華北地區一個叫芳草地的村莊的各種矛盾斗爭的演變。作品由兩條互為表里的矛盾斗爭線索交織而成。一條是貧下中農同地主富農的矛盾。以高大泉為代表的具有高度社會主義覺悟的年輕一代貧苦農民和以周忠為代表的老一輩貧雇農,是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革命力量。被打倒的地主歪嘴子和漏劃的富農馮少懷,是同社會主義敵對的反動力量。另一條線索是高大泉和資本主義自發勢力在黨內的代言人張金發的斗爭。小說一開始,漏劃富農分子馮少懷借村長張金發鼓吹“發家致富”之機,買了大騾子,向貧下中農示威。高大泉和老貧農周忠、鄧三奶奶等一起識破了馮少懷的用意,認為這“不光是為了氣氣翻身戶,是探腳步,想趁火打劫”。但是村長張金發對高大泉的批評非但不接受,反而進一步大搞個人發家致富的活動。在張金發的支持下,芳草地村發家致富情緒不斷高漲。高大泉批評了張金發的這種錯誤作法,認為“自己心里不能光有家,不能光奔個人的日子,要為人民服務”,“必須把國家放在前邊,把支援工業建設、支援抗美援朝放在前邊,這才是奔社會主義。”春播開始后,張金發利用他比較雄厚的生產資料,對缺牲口和農具的困難戶進行了盤剝。高大泉則組織起第一個互助組,運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劉樣、鄧久寬等貧農戶克服了困難,順利地完成了春播任務,擊敗了張金發刮起的盤剝風。斗爭的初步勝利,使芳草地翻身農民看到了組織起來的力量。高大泉又到紅棗村取經,學習回來后,更加堅定了走互助合作道路的信心。互助合作的發展,也使馮少懷感到了威脅,在各種陰謀破產后,他挑唆高二林與哥哥高大泉“鬧分家”,想以此搞亂翻身戶的陣腳。高大泉表示:“慢說是分了家,就是一顆炸彈把這個家炸平了,我回來之后,大人孩子都不見影了,我也得照樣兒革命,照樣兒往前奔。”在高大泉的帶領下,芳草地組織起了第一批長年互助組,贏得了斗爭的勝利。《金光大道》第二部和第一部緊密相接。黨和政府支援高大泉互助組買大車、拉礦石,搞生產自救的貸款剛剛撥下來,敵對勢力便行動起來了。他們在范克明的暗中指揮下,在張金發的慫恿下,挑動中農周士勤出來“爭貸款”。高大泉等人如果讓出貸款,互助組難度難關;如果不讓,與單干戶的矛盾將加深。高大泉說服同伴,毅然讓出貸款,并且“將計就計”幫助周士勤和幾戶貧農辦起新的互助組。敵對勢力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范克明一面唆使“滾刀肉”向互助組討大車錢,一面設下了暗害高大泉的“陷阱”。馮少懷也乘機設下了逼劉祥賣地的圈套。面對這些反撲,高大泉成竹在胸,他帶領群眾,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劉祥還了債,又付上了“滾刀肉”的大車錢。在“風雨龍虎梁”的戰斗中,高大泉又以其堅強的毅力,識破了范克明設下的“陷阱”,又一次取得了斗爭的勝利。生產自救斗爭是作者著力描寫的一個事件。一向熱衷于個人“發家致富”的張金發在范克明的“啟發”下,對互助組“熱心”起來。高大泉敏銳地認識到,張金發是想從內部來破壞阻礙互助合作運動的發展。于是,高大泉帶領群眾利用一切機會對張金發的破壞活動進行揭露和斗爭。在后來的抗旱打井過程中,高大泉遇到了土地私有和集體勞動的矛盾。他從紅棗村黨支部書記楊廣森的話中受到啟發,積極地團結教育群眾,終于在秋后辦起了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小說在慶祝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歡歌笑語中結束。這部作品顯示了作者較為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生活積累。但是由于作者的藝術構思和對社會生活的評價都受到當時極左思想的影響,在具體描寫中,存在把階級斗爭簡單化,把路線是非弄顛倒,以及搞“三突出”等時代的痕跡。小說曾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上一篇:鄒德清《野百合》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勝杰《金臺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