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志峰 孫宜君
敘事長詩。作者張永枚。最初發表于1974年3月15日《光明日報》,詩作發表時有“詩報告”的副標題。新疆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74年里,先后出版了單行本。這部詩作以1974年春西沙群島反擊戰為創作題材。全詩除序詩外,共分四章。第一章“美麗富饒的西沙”,描寫了西沙群島的富饒美麗,歷數西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件件證據。第二章“漁民與敵周旋”,寫中國漁船與南越軍艦相遇,漁民在苦大仇深的阿沙老船長帶領下與南越軍進行了機智頑強的斗爭。第三章“海戰奇觀”,是中國海軍與南越艦隊激戰過程的描寫,突出了青年艦長鐘海的忠誠與機智,中國水兵的勇敢與頑強,以及南越官兵的狡詐、怯懦。第四章“國旗飄揚在西沙群島”,寫收復西沙群島戰斗的勝利。其中主要描寫黎族戰士李阿春的英勇,他在戰斗中沖鋒在前,中彈負傷仍堅持殺敵,終于把國旗插上了西沙群島的主島。這部詩作嘗試用“詩報告”的表現形式,然而對其主要人物,如鐘海、李阿春、阿沙船長的成長過程的過多追述,以及個別標語口號式句子的雜入,顯然大大沖淡了詩味。毫無疑問,該詩也留下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政治痕跡,有歪曲事實,美化江青之傾向。這部作品,當時曾在報刊上發表,在電臺上廣播,還被翻譯成蒙古文、藏文、盲文出版,可謂名噪一時。粉碎“四人幫”后,它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上一篇:張艷華《西望長安》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張學軍《西沙兒女——奇志篇》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