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石高來
散文。作者楊聞宇。發表于《散文》1981年第11期。作品以寧夏著名的景致“沙坡鳴鐘”為楔子,講述了一個治理沙漠的故事。古代“朔陽城”的傳說像警鐘時時告誡人們,要警惕“沙魔”的突襲。1956年,治沙英豪在沙坡頭扎帳駐馬,克服重重困難,使包蘭線的列車在桀驁難馴的流沙之間安然通過,讓蜂蝶嚶嚶、落紅成陣的果園在“凝固的大海”上開花結實。接著,作者回溯過去,展示負有盛名的“塞北江南”的異景。在綿亙萬里的古長城廢墟上,崛起的是綠色防護林帶的“新長城”。中國人民的治沙壯舉,令外國治沙學者們嘖舌驚嘆。轟響了幾千年的“沙坡鳴鐘”,使窮極者聽到黃金之音,迷信者聽到渴龍的吼聲,注重科學的人認為是沙流產生的靜電,然而作者卻更醉心于農舍間的傳聞,它是古朔陽城的兒女告誡炎黃子孫的驚鐘:不克沙敵,戰則不已。本文以反襯的手法,借歷史和傳說鋪墊渲染,突出治沙英雄的智慧、力量、恒心和韌性。
上一篇:林道立《沐浴奇想》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龐守英《沙海的綠陰》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