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圣宇
短篇小說。作者王蒙。原載《上海文學》1979年第9期,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手法,通過省委招待所理發員呂師傅的眼睛和感受,反映解放后三十年來黨群關系的發展與變化。“解放后的前七、八年,光明得象天堂,所有來推頭的,來刮臉的都是同志,是戰友,都親。”軍區司令員幫著理發,李政季為理發員買眼藥,趙省長刷過洗頭池,劉廳長把松了的掃把綁緊了。后來漸漸不行了。到了大喊大叫,大批斗的年月里,呂師傅“經常修飾擺弄的那些個腦袋都成了狗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干部和群眾之間也越來越疏遠冷漠,互相戒備,界限森嚴。作品主要描寫的是受迫害的老干部唐久遠復職前后的顯著變化。復職前在招待所賦閑的唐久遠,既平易近人,又富于自我批評精神,他含淚對救過自己性命的呂師傅說:“我受過委屈,可我委屈過別人沒有?我被別人陷害,可在我掌權的時候,就沒有人打棍子扣帽子嗎?……”情真意切,確有徹底總結經驗教訓,端正黨風,尊重人民群眾的心意。但當他復職,升遷為省轄市市委書記后,雖然做了一些事情,然而往往忙于繁重的事務,官樣文章和召開會議,不僅對自己老婆的特權作風未能制止,連救過自己性命的恩人呂師傅的姓都差點忘了。小說嚴肅地提出了領導干部千萬不能脫離群眾的問題,發人深省。藝術上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手法,人物刻畫簡練傳神,文筆格調明快、風趣。
上一篇:郎偉《惡魔導演的戰爭》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姜嵐《懸崖邊的樹》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