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敘事詩。作者郭小川。寫于1959年2月至1959年8月。長詩包括《月下》、《霧中》、《風前》三部。曾分別發表于《人民文學》1959年第3期、《詩刊》1959年第5期、《解放軍文藝》1959年第10期。196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集中出版。這部長詩是郭小川敘事詩的代表作。長詩通過對一次戰役戰前、戰場和戰后一些典型生活圖景的描寫和抒情,藝術地再現了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一偉大歷史過程的某些側面,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軍隊一位高級將領的形象。詩的第一部《月下》,寫的是抗日根據地一次大戰前夕,將軍和秘書月夜散步的情景。為了籌劃這次戰役,將軍已經四天四夜沒有入睡,但他卻要忙里抽閑邀秘書一起去賞月。一路上,將軍詩情洋溢,他仰觀明月,細聽濤聲,對眼前山水風光充滿深情。通過一系列看似同戰時氣氛無關的細節的描寫,通過將軍豐富的內心感受,詩人別出心裁地表現了一位高級指揮員在大敵當前時異常清醒、鎮定、從容的風度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第二部《霧中》,通過一場力量懸殊的激烈戰斗,對將軍的性格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和深化。在部署兵力已畢,正待發起總攻時,突然在我軍側翼發現敵人的援軍。長詩在這一扣人心弦的情節展開敘述中,表現了將軍在出現意外敵情時的英明果斷。同時還描寫將軍對烈士遺孤——警衛連長慈父般的愛,體現了無產階級的人情美。長詩的第三部《風前》,又通過將軍即將調離部隊前夕,仍深入連隊夜巡和進行新的戰斗動員工作的描寫,表現了將軍的警惕和遠見,以及他對部隊的深厚感情。長詩對將軍形象的塑造,是建國以來運用詩歌形式歌頌我軍高級指揮員的第一次出色的嘗試。長詩寫戰爭,氣勢磅礴;寫景物,清新雋秀;在人物刻畫上,注重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在句式上,融合了古典散曲、民歌和現代自由詩的特點,活潑自由,錯落有致;在敘事上,滲透了濃重的抒情成分。這部長詩不僅在郭小川創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當代中國新詩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上一篇:龐守英《射天狼》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毛憲文《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