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蔣亞林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謝大光編。共收八十八篇作品,分別選自《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等。按內容分為下列幾類:第一類寫于解放前,反映抗戰時期冀中人民敵后斗爭的生活。第二類以《人民的狂歡》為首,表現解放后城市工人學習文化、團結互助、發展生產,鄉村農民成立合作社、支援抗美援朝、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景。第三類“鄉里舊聞”,是作者于十年動亂后,根據其少年時期在家鄉的所見所聞,為各類農民所作的特寫。其中有窮困孤苦,以賣豆腐為生的“干巴”(《干巴》);有游手鄉里、斗勇比狠的光棍漢兒(《光棍》);有宿人之妻、徇私害人,最終又被他人制死的村長(《村長》);有容貌姣好、迫于生計而歷盡情感風波、備受身心凌辱的木匠女兒(《木匠的女兒》)。第四類,以自己的生活內容為素材。《母親的記憶》和《報紙的故事》,對父母妻子進行深情的回憶。《童年漫憶》敘寫少年時代渴求知識、尋找書籍的往事。此外,還有對臥病期間所遇瑣事和對“文革”時期親身經歷的回顧。第五類懷念亡友,抒情性較強。其中《回憶沙可夫同志》、《伙伴的回憶》、《悼畫家馬達》等篇,沉郁深摯,紙短情長。第六類“蕓齋瑣談”,是一組剖析人的某些品性(妒、諛、才、諒等)的雜文,短小精悍,理趣盎然。最后一類,是對蘇聯作家、中國古典作家的簡要評說,以及為他人或自己所作的序跋。該選集內容豐富,涉獵甚廣,既記錄了幾十年來社會的風雨歷程,又留下了作者人生之路的足跡。藝術上,以清新、質樸、情感真摯見長。選材不圖宏大,卻能以小見大;抒情在早年單純明快的基礎上更添深沉;形式靈活多樣,回憶、速寫、小品、短評、雜文、序跋等,不拘一格。文字平易質樸,單純中顯出腴厚。曾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榮譽獎。
上一篇:張志甫《孫中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鄒德清《孫靜軒抒情詩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