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詭辯的荀子與《荀子》·《荀子》中的邏輯推理·直接反駁》注釋|譯文
陳囂問孫卿子①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②,然則又何以③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
孫卿子曰:“非女④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⑤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⑥者神⑦,所過者化⑧,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荀子·議兵》)
【注釋】①孫卿子:即荀卿;荀子。陳囂:荀子的學生。②循理:講道理;按道理辦事。③何以:為什么。④女:通“汝”,即你。⑤惡:憎惡。⑥存:存留。⑦神:神奇美妙。此處指人民得到安寧。⑧化:化解,指解決問題。
【譯文】荀子的學生陳囂問荀子:“老師講論用兵的問題,經常說要以仁義為根本。仁就是愛人,義就是要遵循道理行事。既然以仁義為根本,又為什么要用兵呢?凡是用兵的人都是為了爭奪啊。”
荀子說:“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仁就是要愛人,正因為愛人,所以就憎惡害人的人;義就是要遵循道理行事,正因為遵循道理行事,所以就憎惡把道理搞亂的人。用兵是為了禁止暴虐,消除禍害的,并不是為了爭奪什么利益。所以那些講仁愛的人用兵,兵所停留之處,人民的生活會得到安寧;兵所經過的地方,社會的災禍會化險為夷,就像及時雨的降落,沒有人不歡喜。”
【評說】這里荀子采用的是直接反駁論敵的論題的方法。針對學生陳囂提出的“凡是用兵的人都是為了爭奪”的論題,荀子直接論證了用兵的目的在于禁暴除害而不是為了爭奪的道理。直接反駁論題的方法是最有說服力的一種反駁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從論據的真實性中直接推出論題真實性,直接從論題出發,也就是直接為論題的真實性提供正面的理由。
上一篇:《“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墨經》中的邏輯故事·百門可入》注釋|譯文
下一篇:《“中國的亞里士多德”墨子與《墨經》·關于判斷·直言判斷》注釋|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