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記·名人字畫篇·鈐印:鑒定字畫不可小視
山水(局部) 李瞳曦
按照字畫鑒定的基本法則,印章被看作是判斷字畫真偽年代的輔助依據。然而在我看來,輔助依據不見得不重要,盡管現代人用電子手段將字畫上的鈐印復制得達到幾可亂真的地步,但仔細分辨仍可從中找出破綻。我鑒定字畫就特別注重印章這一要素。
2007 年春季某地的一次拍賣會上,我發現一幅康有為的書法橫披,上書“峰巒盤郁”四字,落“書屏仁兄,康有為”款。鈐印為白文“康有為印”。朱文印文是“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這是康在書法作品上經常鈐蓋的兩方印。那方朱文印印文甚長,康將一生最重要的政治生涯概括到一印之中,抒發了他無限的感慨。然細觀兩印,前者還有些形似,后者就十分離譜,刀法軟弱不說,印型也比原印小,因原印是 4 厘米見方,此印卻小于原印,所用印泥亦露出新鈐蓋之跡象。康的真跡我見過不少,其鈐印有的印泥已泛油,有的已泛黑,明顯看出老舊,這印章顯然是克隆出來的。由鈐印引發,再觀其書法,雖用舊紙,但有描摹痕跡。鈐印與書法相互印證,立即露出偽作的馬腳。
觀察鈐印不僅能辨別真偽,當字畫落款不清或對作者產生疑問時,還可從印文中分辨作品的真正作者。2005 年我在一次小型拍賣上見到一件小篆“仁者壽”的立軸。是作用筆中鋒藏鋒,雖僅三字,卻是格調不凡,且字畫穿插,頗見靈動。落款“王澍”,圖錄上亦標作者為“王澍”,但見原作題鑒卻是“王仁堪太守篆”。這種矛盾現象令諸多藏家一頭霧水,拍賣時竟無人伸手,我則以1000元將其購得,如愿以償。
“仁者壽”的作者究竟是誰?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是王仁堪。依據便是“王澍”款下的鈐印 “可莊撫古”(朱文小璽)。原來這是王仁堪撫王澍的作品。王澍(1668—1743)為清前期書家,康熙時以善書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王澍書法,楷書入歐陽詢之室,篆書法李斯,為一代作主。王仁堪(1848—1893),字可莊,光緒時狀元,曾任山東學政、貴州副主考、江蘇知府。善畫設色花卉,工書法,宗歐、褚,名重一時。王仁堪是王澍的崇拜者,常有摹王澍之作,而且書風也與王澍相近。他的楷書聯在大拍中拍得八九千元。盡管“仁者壽”不是王澍作品,然以千元拿到王仁堪的真
篆書立軸 王仁堪 作者收藏
楷書八言聯 王仁堪
印章即篆刻作品,作為鑒家,以鈐印鑒定書畫,重要一點就是能迅速準確地辨認篆字。因不能識篆辨不清印文,藏家或拍賣行將作品作者搞錯的事時有發生。2005 年某地一場拍賣中,有一寬 103 厘米、長52厘米的山水作品,作者標為“二朋”,底價 1500 元,這件作品極有品位。畫者以淺絳法繪湖光山色,筆墨沉靜,氣韻古雅,上題仄韻七絕一首:“秋潮夜落共江渚,曉樹漓漓含宿雨,伊軋中喧聞櫓聲,臥聽漁父隔煙語。”遺憾的是,查遍所有書畫家辭典硬是找不出畫的作者“二朋”,故而多數買家只得將其視為無名之輩而不屑一顧。實際上此畫作者并不是“二朋”,而是一位叫李闇曦的畫家。
李闇曦活躍于清朝末年,字二聃。其父李竹坡、其兄李 浠與二聃本人都是京津一帶的知名畫家。二聃善畫山水,書法亦佳。與著名畫家張兆祥友善,嘗同窗幾作指畫,張公指畫松芝竹石,二聃指畫山水,作《富春山色圖》,寫成互視,相與大笑,如東坡、南宮對幾揮筆時興致,真疑座上有春風也。李闇曦的這幅山水鈐有白文“臣闇曦印”,是拍賣公司工作人員不識印章的篆字,又將落款“二聃”誤認為“二朋”,遂將作者的名字標錯。此畫我以底價購得,無疑是撿了個漏,也當是我識得作品印章印文的一種回報。
識篆是鑒定書畫的基本功,對此我有深刻體驗。我認為,認識篆字需要長期積累,尤其要懂得文字學,研讀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了解我國的造字法,要在識別印章印文中逐步學習,對照《說文》邊學邊提高。把握好部首,看得多了,找出規律,認識的篆字自然而然會多起來,最終達到如同認得楷書那樣的水平。
山水 李曈曦 作者收藏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重答劉秣陵沼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陳情表》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