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戒子》注釋與鑒賞
南朝齊·蕭嶷
凡富貴少不驕奢,以約失之者鮮矣①。漢世以來,侯王子弟以驕恣之故,大者滅身喪族,小者削奪邑地②,可不戒哉?
無吾后當共相勉勵,篤睦為先。才有優劣,位有通塞,運有富貧,此自然理,無足以相凌侮。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③,尚閑素④,如此足無憂患。
[注釋]① 約: 約束,檢束。鮮(xiǎn): 少。② 邑(yì)地: 國君分封給諸侯王的封地。③ 閨庭: 這里指婦女的品德。④ 閑素: 閑靜素樸。
[作者]蕭嶷(?—492),字宣儼,小名阿育。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宋明帝時,任太學博士、長城令,賜爵晉壽縣侯。入齊,擢升為尚書令、驃騎大將軍等職。齊武帝時,又晉升為太尉、太子太傅、大司馬。卒后贈丞相、揚州牧,謚“文獻王”。
[鑒賞]蕭嶷生前為政寬厚,性不貪聚。對于身后的安排,亦是務求粗簡,不令繁苛。耿耿于懷者,唯對子女立身做人的期盼和擔憂。他這樣做,自有他作為皇子的非凡識見,這封給子女的戒書,也可算是他人生經驗的大總結了。歷來出于豪貴之家者,少有自我約束,其結果是滅身喪族,削邑奪爵,“昔時金階白玉堂,如今惟見青松在”的盛衰之變,幾乎已成定律,其基本原因均由“驕奢”兩字所起。如何才能足保無患呢?蕭嶷給子女開的藥方是:“勤學行、守基業、修閨庭、尚閑素”,要他們謙遜和睦、清靜純樸,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上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我收藏的幾件淺絳彩瓷器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戒子歆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