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一封信和一箱“寶”
灑藍水盂(清)作者收藏
時下流行一句話,叫做“亂世買黃金,盛世玩古董”。這“玩”字聽起來是何等瀟灑,但局外人哪里知道此中的艱辛。真贗難定、出手困難、大量資金套牢、藝術品市場風云變幻和詭譎莫測讓眾多收藏者越來越迷惘,如果不懂文物鑒定,花大價錢搞收藏,不僅不能一夜暴富,而且極有可能血本無歸。
這些年來,我出了一些有關收藏鑒賞方面的書,書一出來便接二連三地收到來自各地的讀者來信。有的是談自己感受,對鄙人表示欽佩,提出要和我保持聯系,交個朋友;有的向我提供藏品,聲稱愿意出讓換錢,問我是否出錢購買或幫其尋找買家;有的是請我為他們的藏品做鑒定,并隨信寄來器物照片。此類信數量最多,至少有上百封。作為同好,見到文玩藝術品,我也感到開心,這叫“養眼”。但從諸多實物照片中,我竟沒有發現幾件夠得上真品的物件。如果讓我說實話的話,那么我會遺憾地告訴大家,許多好心的朋友都被眼下的假貨贗品蒙蔽了。面對他們高價購買、苦苦收藏的東西,我真是為朋友們感到心酸。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來自福建的一封信。對這位先生,我不便說出他的名字。從信中,我看出他是一位善良、執著的人。他在信中說:“購得您寫的一本著作,看了幾遍,很有感觸。書中講的許多故事同我的遭遇相似,給了我極大啟發和幫助,使我在絕望中找到了重新醒悟過來的道理。”
這位先生在信中向我講述了他陷入靠“收藏增值”的怪圈而難以自拔的慘痛經歷。
他說:我從1998年開始搞收藏。在此之前,我對文物古董知識一無所知,只知道文物能保值增值。于是我就盲目地購進字畫、瓷器、玉器等物件。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把自己 10 多萬元的積蓄全部花完。還嫌不夠,又把我愛人的 20 余萬元的私房錢陸續拿出來全部購買藏品,當時心里感到很滿足。后來又沒錢了,還想進貨,便不得不拿出部分自己認為不太理想的藏品去出售,想換些錢再買回比較理想的藏品來。此時問題出來了,拿一部分到省城古物市場去賣,他們都說是假的,不要。再換一批去,又說是仿的,誰也不要。后來我又認真地挑選一批舊的去賣,他們又說太粗糙,10元一件都不要。此時我已是氣窮力盡了。
信中說:后來我買了一些有關文物鑒定的書籍,坐在家里認真地學習和研究,又到各博物館觀察,與自己的東西相對照,初步了解了真文物的特征。總結了自己由于沖動盲目、少見少聞帶來的失誤和一味相信販子編造動聽故事給自己的教訓,正準備振作精神設法籌款再次奮斗時,不幸的事情又降臨了,我愛人去年春天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發病前我發現她上樓時感到吃力,起初不以為然。一次她在街上突然暈倒,經人扶到醫院檢查發現,血壓已升到高壓 200,低壓 120,醫生告訴她有較嚴重的高血壓病。她每天都得吃藥,但因錢緊,她為了節省,減少藥量,因此時不時地暈倒,我心里難過極了,她反而勸解我:“錢既然花了,就算了,不要老是為我擔心。”這使我更加過意不去,如果不動用她的 20 萬元,何愁無錢購買高血壓藥,眼下我真是走投無路了,為此特致函給你,請您幫幫忙,我會永生不敢忘懷。
信的最后說:我寄去十幾件藏品,請你過目,確定真偽,如果又是偽作,請代我馬上毀掉,以免再害別人。如有真品,請幫我代賣,只要是真品,一件賣到二三百元也可。
就在接到此信的當天,一個郵件送到我的單位。這是一個紙箱子,打開一看,幾只定瓷的白瓷碗、陶俑和“翠牌子”等全都是地道的假貨。那“翠牌子”通體綠得出奇,根本就不是翠。看到別人有難我也愿意去幫他,但愛莫能助,這些東西我實在無法幫他出手,卻又不便給他寄回,回信告訴他如有機會來天津最好親自取回。那箱“寶貝”于一年后被他帶回福建。
這箱“寶”剛剛取走,一位江蘇的讀者又隨信寄來一“寶”——“齊白石草蟲畫”。信中說他妻子患了腎病,已花去醫藥費近 8 萬多元,現正住院治療,醫院提出需要換腎,由于缺錢(需 20 多萬元)想將此畫變賣換錢。此畫不知當初這位先生是花了多少錢買的?看來他是真的將其視作寶物了。可是那畫僅從照片就能看出,筆墨纖弱,泛黃作舊,似乎都能聞到醬油味(作假之征),哪里有一點真跡的影子。我這樣講,這位朋友也許會感謝我,也許會忌恨我,更大的可能是對他精神上的一種打擊。
火爆的收藏市場中充斥著大量
粉彩搖鈴尊 (清末) 作者收藏
仿乾隆粉彩人物瓶 (現代) 作者收藏
上一篇:收藏手記·文房雜項篇·“袖石”和“山子”
下一篇:《書信鑒賞·友書·上總統書》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