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鮑里斯·克拉夫琴科《前妻》全文|賞析|讀后感
〔蘇聯〕鮑里斯·克拉夫琴科
他和我們不一樣,每天都有人給他送吃的來。
他搓搓手,得意地笑著說:
“這就是什么叫作‘有個好老婆’!”
我們默不作聲。醫院的伙食我們都吃膩了,而他卻能請我們吃家里烤的美味可口的餡餅。他不知給我們講過多少遍,說他和第一個妻子離了婚,因為她是一個愛吹毛求疵的女人,一點也不理解他。
“但是,”他舉起一個胖得象粗灌腸一樣的手指說,“她身上具有某種人性的東西,因為她沒要我出撫養費。”
這段故事我們聽膩了, 但是他的餡餅我們卻吃得津津有味。
“過了一個月,我遇到另一個女人。我的老天爺,那身段就甭提多美啦! 不錯,我們沒登記就一塊兒生活了。一般說來,結婚登記不過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東西,我向來主張廢除。如果非登記不可,那就應該象日本那樣,先登記一個月,或者三個月——隨你的便。要是你認為確實過得下去,那請吧,過一輩子吧。”
“哪兒會有這種事,”有人表示懷疑,“不可能是這樣,生活就得象個生活樣。”
“我干嗎要騙你? 這是我從書里看來的,只是不記得是哪本書了。”
“你也未免把你的新妻子吹得太好了吧,照你這么說,她簡直是個天使了?”我說。
“天使不天使且不說,是個好女人,這倒是真的。”
“那她為什么一張便條也沒給你寫過? 她應該問問你身體怎樣了,有什么事兒沒有。”
我們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是呀,半個月來沒給他寫過一張字條。他不知所措地看了看我們,翻身面向墻壁。
十二點開始接收給病人送來的東西。笫一份是送給他的。他看了我們一眼,對護士說:
“勞駕,姑娘,請告訴她,讓她給寫幾個字來,說說她身體怎么樣,家里有什么事。告訴她,我想她了。”
“好的。”
“你們瞧著吧,”他說,“馬上就會寫條子來的。”
護士很快就回來了。
“她說不用寫什么條子,只是希望您早日恢復健康。”
有人小聲嘿嘿一笑。他臉紅了。
“您的妻子真好,”護士安慰他說,“每天都來,您還要怎么樣?你們這些男人真不知足! 這么熱的天氣,大老遠的跑來真夠她受的,況且她又那么胖……”
“什么?胖!”他驚叫起來,“您搞錯了吧,姑娘?”
護士噗哧一笑:
“您到窗口來看看, 那不是她嗎?”
他走到窗前,我們也跟著走過去。
一位個子不高、體態肥胖的婦女正經過醫院的院子往外走。她慢慢地走著,垂著頭,手里拿著一個網兜。
“啊呀,可真苗條!”我大笑起來,“你可真能瞎吹!”
他什么也沒說,步履蹣跚地回到床前躺下,嘴里勉強擠出一句話:
“她是我的前妻。”
(胡麗華 譯)
選自《外國文學》1983年第6期
【賞析】 這篇小說的藝術構思與結構,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巧妙地運用對比反襯的藝術技法,組織喜劇性的矛盾沖突,以造成強烈突出的藝術效果。
作品中的“他”,是個住院治療的病患者,在病房中對他的“好老婆”贊不絕口,并以每天給他送“美味可口的餡餅”為例證,使病友們為之欽羨與嘆服。其實,除了這“餡餅”的實績而外,“好老婆”之“好”,純屬虛空烏有之物。然而,在“他”的口中,或者說通過他飽含情感因素的抽象描述所給予人們的印象,他的妻子“好”得“簡直是個天使了”。這就在“他”的情感邏輯的展現中,留下了背離生活邏輯的伏筆。隨后,因病友們提出何以住院半月,她竟無一字問候的懷疑性詰問時,“他”翻身面壁,露出了第一次窘態。作品也由此轉入渲染性反襯的另一波瀾。那便是 “他” 充滿自信地請護士讓“她”“寫幾個字來”,并在病友前夸口定會馬上奏效。結果卻大失所望。“他”只得再次以“臉紅”陷入了窘境。這一筆是對“好老婆”抽象虛空之“好”的進一層確證。當然,這里包含著深刻的誤會。然而,作品由此而進一步自然轉進,引入第三個情節波瀾,在老婆是“胖”與“苗條”的分辨中,終于使真相大白。原來每天冒著酷暑大老遠跑來送餡餅的,不是與他新近同居的“好老婆”,而是一再受他貶斥的前妻!這樣,他所得意的“好老婆”,連送餡餅的唯一實績也不復存在了。而其同時,前妻的篤誠之情及質樸之美,卻在無只字正面渲染之中被反襯得格外鮮明突出了。
作品中現任的“好老婆”與前妻的強烈對比,是通過“他”的鮮明情感傾向和偏執評價的中介構成的。因此,對比效果不僅突現了對比雙方思想品格的差異,而且也映照出了他的思想境界與審美情趣。試想,僅僅因為前妻如他所說的“愛吹毛求疵”,就無情無義地與之離婚,并喋喋不休地在病友(當然也包含其他一切生活在他周圍的人)面前惡意中傷。我們姑且不說這種不得要領的指責是何等地淺薄; 綜觀全篇的內容,這種所謂的“吹毛求疵”,或許正是前妻對他諸種弱點的擊中要害之見,或許也正是前妻對他的某種赤誠、愛護之舉。淺薄庸俗的他自然不能理解與接受,而“他”的性格本質特征,于此也便可見一斑。至于他對結識不久便同居的“好老婆”全然不了解,卻入迷似地一味夸獎,以至自我導演并主演了一出帶有悲劇性的鬧劇,則更在強烈的對比性反襯中,把他輕浮、庸俗、可鄙、可憐的性格突現得入木三分了。
在以誤會為基本結構手法所形成的曲折跌宕的情節中,“她是我的前妻”的點睛性結尾,與篇名“前妻”遙相映照,從而使讀者的思維豁然開朗,頓時醒悟。作品的內在意蘊以及對比手法的審美效應,也就顯現出動人的藝術魅力。
(秋子)
上一篇:《劉晨阮肇》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北國的速寫》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