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六《一個復雜的故事》全文|賞析|讀后感
紹六
“張工,看了你的《職工經濟狀況調查表》,想核實一下你在 ‘其他負擔’一欄內填的十五元,我們不明白……”
“那是寄給我妹妹的,在房縣上畈中學,不信我可以將歷年的每月匯款收據……”
“別誤會,不是不相信你每月寄去這十五元,是想問你為什么要寄這十五元。”
“為什么? 因為她是我妹妹,在我困難的時候——你知道我有整整七年,每月只拿生活費——她每月寄十五元支持我的家庭,直到我平反恢復名譽,還因為我的‘問題’影響了她的畢業分配,在山凹凹里呆了十五年。如今她有困難,我……”
“他們夫婦只一個孩子,農村生活也低,不至于有困難吧!”
“不,他們每月要給妹夫家鄉應山縣寄十五元。”
“你妹夫要供奉雙親?”
“不,妹夫的雙親早亡。”
“那寄錢給誰呢?”
“寄給妹夫服役時的戰友羅元凱的家。”
“姓羅的收入低?”
“他在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犧牲了。”
“啊——當地政府應當照顧這位烈士之家呀!”
“照顧得不錯。不過,烈士的父親每月要寄十五元給烈士生前部隊的所在地襄陽。”
“寄給誰呢?”
“烈士生前曾救過一位盲人老太婆,并堅持每月照顧老人十五元,羅元凱同志犧牲后,烈士的父親按照兒子的心愿,繼續照顧這位老人。”
“原來是這樣。不過,你寄錢給你妹妹,妹夫寄錢給應山,應山寄錢給襄陽,這……未免太復雜了。”
“難道有什么簡單的辦法嗎?”
“你若直接寄錢給襄陽,不就省去幾道關節和郵費嗎?”
“這個……可是,生活并不是數學,人的感情更不是數學呀!”
選自《南苑》1983年第3期
【賞析】 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上,最復雜的,莫過于人的感情,那縷縷情絲,牽動了你,牽動了我,牽動了他……,它縈繞在人們中間,織成了一個人間情網。《一個復雜的故事》,就表現了這情網中的一個側面。在這個故事里,作者沒有塑造感人的形象,沒有精彩的描述,沒有生動的情節,只有兩個人的平淡的對話,但正是在這淡淡的意味中,我們體味到了:甘苦與共的兄妹之情,戰火硝煙中的戰友之情,對“盲老太婆” 的撫慰之情。我們從這里,窺視到了一個人情的社會。
作者說得好:“生活并不是數學,人的感情更不是數學。” 生活是多彩的,人的感情也是豐富的。在這里,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三幅生活畫面,寫出了三種人間情感,但作者所寫的這種情,不是單純的兄妹之情、戰友之情,而是具有更深沉的意蘊,具有更廣泛的包容性。
在十年動亂期間,人情成了政治的奴隸,為了政治目的,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經常出現,人情墮落,真誠遠逝。在這樣一個變態的年代,張工的妹妹,仍對哥哥保持著那份親情。作者這里贊美的,不僅僅是“妹妹”對落難哥哥的真摯情感,而且是對那一時代存有的人間真情的謳歌和贊美。
在中越自衛反擊戰中,那么多優秀的青年為了共和國的安寧,為了萬家團圓,人民幸福,他們血灑疆場,永遠地倒下了。應該理解他們,記著他們的,不僅僅是烈士的戰友,而是我們每個活著的人。
在我們這個社會中,還有那樣多象“盲老太婆”那樣的孤苦者,不幸者,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尊重他們,關懷他們,撫慰他們……這些,正是作者要人們體味的,這也是作品深沉的意蘊所在。
這篇小說在藝術上的獨到之處,表現在構思很巧妙,作者用十五元錢做紐帶,將所表現的各種情巧妙地聯結在一起,環環相扣,每一環,都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生活的圖景,都向人們講述了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使作品的內容顯得簡潔而緊湊。另外,這十五元錢,也向人們暗示出了: 錢,不過是表示感情的一種形式,而人世間的許多真情,并不是用錢可換回的。更加突出了真情的可貴。
上一篇:《“蹩腿馬”》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一個女市長的遺愿》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