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惠子①相②梁③,莊子往見之?;颌苤^⑤惠子曰:“莊子來,欲代⑥子⑦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8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⑨,子知⑩之(11)乎?夫(12)鵷雛發(fā)(13)于(14)南海,而飛于(15)北海,非(16)梧桐不止(17),非練實(18)不食,非醴泉(19)不飲。于是(20)鴟(21)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22)’!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23)嚇我邪(24)?”
[注 釋]
①惠子:惠施,戰(zhàn)國時宋國人,哲學(xué)家,莊子的好友。②相(xiàng):輔助君主的人,相當(dāng)于后代的宰相。這里活用如動詞,指當(dāng)國相。③梁:魏國,國都在大梁,所以又稱梁。④或:有人。⑤謂:對……說。⑥代:取代。⑦子:對人的尊稱,您。⑧搜于國中:即“于國中搜”,狀語后置。搜,搜索。尋找。國,國都,都城。⑨鵷(yuān)雛:傳說中像鳳凰一類的鳥。⑩知:了解。(11)之:這(鳥)。(12)夫(fú):發(fā)語詞,不譯。(13)發(fā):出發(fā),啟程。(14)于:從。(15)于:向。(16)非:除非。(17)止:棲息,歇息。(18)練實:竹子所結(jié)的籽實。(19)醴(lǐ)泉:甜美的泉水。(20)于是:在這時。是,此。(21)梟(xiāo):貓頭鷹。(22)嚇(hè):象聲詞,模仿鴟發(fā)怒時的聲音。(23)而: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24)邪(yé):同“耶”,嗎。
[譯 文]
惠子在梁國當(dāng)宰相。莊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葑踊帕松瘢诙汲莾?nèi)搜查莊子,整整三天三夜。莊子前往看望惠子,(對他)說:“南方有—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了解這種鳥嗎?鵷雛從南海出發(fā),飛向北海,除非是梧桐樹它不棲息,除非是竹子的果實它不進食,除非是甘美的泉水它不飲用。在這時,一只貓頭鷹找到一只腐爛的老鼠,鵷雛(剛巧)從它的上空飛過,貓頭鷹抬頭看見鵷雛,怒斥道:‘嚇’!如今你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鑒 賞]
惠子相梁講了一個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面對一個充滿不義的社會,惠子熱衷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孔子則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不把它放在心上;而莊子的態(tài)度則是蔑視,視這種“富且貴”如“腐鼠”。他早看透了虛偽腐朽爾虞我詐的官場和它的種種潛規(guī)則,他不愿意為進入名利場而出賣自己的靈魂、人格、尊嚴和自由,他要像鵷雛一樣“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鵬程萬里,他要追求美好而高尚的生活,“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相形之下,那些“得腐鼠”而自鳴得意,唯恐他人覬覦的“鴟”是多么的猥瑣和可笑。文中對鴟的描寫尤其是寫它衛(wèi)護“腐鼠”的丑態(tài),極為傳神,前人有云:“一‘嚇’字,且護且拒。如見其狀,如聞其聲,真?zhèn)魃裰畼O筆。結(jié)句徑以“嚇”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絕高。孰為腐鼠?孰為鵷雛?可想見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莊子寓言以醒世耳?!?
比喻巧妙貼切,收到言簡意豐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潔之士,以尖銳深刻。更是傳神。
上一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