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只相信強大的是感情,后來我無力的看清強悍的是命運。 ——題記 自古至今,自小到大,自由之智成熟,我們少不了的便是離別家人離別愛人離別朋友離別。但人們有時也無能為力,人們有時也從這無能為力成長。 宋代的李清照,一談到離別,我便 先想到了她。自幼出身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越,后與丈夫趙明誠完婚。但金兵入據中原,他們二人流落南方在這過程中,趙明誠病死。支持李清照便孤苦伶仃,獨自一人生活。盡管后人嘗試解讀他內心的苦楚,但是沒有人經歷過這個,誰又能明白呢?“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她對丈夫的思念。“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我似乎從這里看到了她生活的不易。我看到了她的“癡”,癡語、癡情、癡夢。用語言來表達她的愛,在夢里與她丈夫重聚。是離別給了他流芳百世的機會。但我相信,她寧愿用這名譽換取與她丈夫的長相廝守。 與朋友比,那就一定要說李白啦。據學者的不完全統計,他寫過的送別時可能多達160多首。可能數字或多或少,但寫的總歸是比別人多吧。還記得送汪倫里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還有那“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這每首詩都寄托了她對朋友的不舍,想必他心里也是充滿了無奈和悲傷。 最難講述的也就是兒女之情吧。可能我們的人生閱歷都不夠。但從電視上從身邊人身上都不能看出,情侶夫妻之間這是最容易分別啊。人人都想找一個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所以這樣對另一半的要求就會很高。當如果他或者她有什么地方做的觸及了你的底線,沒有血緣上的束縛,所以結果便可想而知。當說到再見的時候,他們那一份酸楚,便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跟以上的比,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分別,便顯得更加凝重。從小不能和父母生活一起的孩子,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那會有多慘。父母得臉龐,他們見不到。父母的聲音,他們聽不到。父母做的飯菜,他們吃不到。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他們的自卑。但反過來說,哪位父母不想守著他們的孩子呀?他們背井離鄉,孤身在外,受著冷眼和嘲笑,換取的就是那孩子的未來呀!可到最后,孩子丟了父母,父母丟了孩子,那份疏遠就不是金錢能彌補的了!希望天下的父母孩子早日相聚吧。 離歌雖然好聽,但我再也不想聽。我只希望我身邊的人能永遠陪在我身邊。離開我的也能早日歸來。
上一篇:禹錦巖《離歌》記敘高中作文
下一篇:趙怡琳《離歌》記敘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