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兩千多年前的一個冬日,隨著一聲啼哭,他,來到了這個綿延千年的國家,從小就懷著振興楚國的遠大志向。他博學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飽覽當時能夠搜集到的詩書。青年時代他走出三峽,選擇走為國效力這條艱難的漫漫長路。因為他見聞廣博,記憶超強,不但對時代風云的變化了如指掌,而且又擅長口才,于是他很快就成為楚國政壇引人注目的風云人物。但他性格耿直、直言上諫,引得不少大臣對他心懷偏見與怨恨,不但在皇帝面前對他冷嘲熱諷而且甚至在背地散播謠言蜚語,就是這樣,昏庸無能的皇帝聽信了讒言佞語選擇將他流放,不再重用。此時的他才三十歲,正值壯年卻報國無門,滿心的雄心壯志卻無法施展,渾身的才華卻無人賞識,所以,他滿心遺憾地走上另外一條道路,當一個看似悠閑愜意,不問仕途的詩人。
詩人的道路不好走,他看似悠閑的作詩吟賦,但他無法不為自己的國家著想、憂慮。他的每一首詩里都飽含著對國家的憂慮和對自己的要求。“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污濁的世界,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不屑與官場中人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精忠報國,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對于自己的名字,他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他認為自己本就是為了國家的昌盛而出生,本就應該為國效力,不管自己的處境如何,他都會堅持永不放棄得為國效力,熱愛他的國家。這就是他的信仰、他的準則,無法改變。這也是他一開始就選擇的路,不論多么艱苦,他都會一直走下去,初心不改。
為了一直走下去,他無時無刻不提醒勉勵自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他憂國憂民的體現;“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太也。”是他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體現;“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是他潔身自好,發展自己的體現。
他,在不得志之時,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選擇了以詩明志;而在國家被淪陷,本該奮起反抗時的他卻已經年老體弱,無能為力,不甘平庸的他只得以身許國。這是他的選擇……他的終路。
他的路,他自己孤獨地走完了全程,無人理解、無人陪伴、無人問津、無人過問。
他,就是屈原,一個傳奇人物,這就是他的孤獨之路。
上一篇:潘俊豐《好路常有》議論高中作文
下一篇:黃文明《寒假中的幸福》敘事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