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亥袖椎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 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 (chui),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
【今譯】 戰(zhàn)國時秦軍圍趙都城邯鄲,趙國向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用侯贏之計,通過魏王寵姬如姬竊得兵符,準備前去代將軍晉鄙統(tǒng)帥魏軍。臨行前,侯贏說:“將在外,可以不聽國君的命令,自主處置,以有利國家。公子即使與晉鄙合上兵符,而晉鄙不將兵權授給公子,再派人請示,事情就會暴露了。我有個朋友屠者朱亥可與您一同去,這人是個力士。晉鄙如果相信,再好沒有; 如果不聽,就讓朱亥將他打死。”于是公子去請朱亥。朱亥笑道:“我是個市上操刀賣肉的人,公子幾次親身來看望我,之所以不報謝,是以為這些小禮節(jié)沒用。現(xiàn)在公子有急難,正是我報答出力的時候。”于是與公子一同出發(fā)。到了鄴城,假傳魏王令來接管晉鄙兵權。晉鄙雖合上符,但仍懷疑,對公子說:“我現(xiàn)在統(tǒng)十萬大軍,駐扎在邊境上,這是國家重任,現(xiàn)在您乘單車來接替我,怎么回事?”想不聽信。朱亥在旁,舉起袖中的大鐵錘,殺死晉鄙。公子于是率軍救趙解圍。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義士隱居市井,危急時為人解難濟困。
【典形】 椎晉鄙、大梁屠、奪晉鄙、擊晉、金椎袖、神槌朱亥、屠肆鼓刀人、袖槌人、朱亥袖椎、屠市朱亥、金錘報恩、迎朱亥。
【示例】
〔椎晉鄙〕 清·王攄《信陵君墓》:“豈嫌椎晉鄙,終見卻秦軍。”
〔大梁屠〕 宋·陳師道《咸平讀書堂》:“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奪晉鄙〕 唐·唐堯客《大梁行》:“金槌奪晉鄙,白刃刎侯贏。”
〔擊晉〕 唐·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金椎袖〕 宋·蘇軾《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舟》:“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隱屠酒。”
〔神槌朱亥〕 唐·韓愈 《斗雞聯(lián)句》:“毒手飽李陽,神槌困朱亥。”
〔屠肆鼓刀人〕 唐·王維 《夷門歌》:“亥為屠肆鼓刀人,贏乃夷門抱關者。”
〔袖槌人〕 唐·李白《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朱亥袖椎〕 唐·王維《魏郡太守上黨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 曹王拂局,輕薄為心。”
上一篇:木雁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朱幡護花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