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仙山是什么意思
【典源】《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淮南子·墜形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為名山。掘昆侖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是其疏圃。”舊題漢·東方朔《十洲記》:“昆侖,號曰崐崚,在西海之戎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里,又有弱水,周回繞匝。山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昆侖之友圃也。積石圃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云: 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高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盆,下狹上廣,故名曰昆侖山。山三角正北,干辰之輝,名曰閬風顛。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東,名曰昆侖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潚山,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西王母之所治也,真宮仙靈之所宗。……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于此,天人濟濟,不可悉記。”《水經注·河水注》:“《昆侖說》曰:‘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松; 二曰玄圃,一名閬風; 上曰增 (層) 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今譯】 古代將西北方高山稱為昆侖山,傳說此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它高有萬仞,上面有閬風顛、玄圃 (縣圃) 堂、昆侖宮、還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山上滿是奇花異草、珍禽怪獸,有眾多仙人居住。又有一說講昆侖山分為三級,最下稱樊桐,又叫板松;中間稱玄圃,又叫閬風; 最上稱增城(層城) ,又叫天庭,是天帝所居之處。實則古代所指昆侖山并非一處,很多高山都可以稱之。一般指西北方的高山。
【釋義】 后以此典指仙山、仙境,或指極高處; 也用以借指帝宮樓閣等。
【典形】 層城、金臺、昆閬、昆侖十二樓、昆山、閬風、閬苑、玉樓十二、十二層城、十二樓、五城、五城十二樓、玄圃、玉樓、增城、中天十二樓、層城十二闕、玉京十二樓、曾城九重、玉樓十二、十二玉樓、閬風苑、閬風觀、玄圃殿、玄圃仙。
【示例】
〔層城〕 晉·孫綽《游天臺山賦》:“茍臺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金臺〕 清·王夫之 《燭影搖紅》:“瑞靄金臺,瓊枝光射龍樓雪。”
〔昆閬〕 唐·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五城既遠,得昆閬于神京。”
〔昆侖十二樓〕 明·陳子龍《渡黃河之作》:“沃焦三萬里,昆侖十二樓。”
〔昆山〕 南朝宋·謝靈運《登江中孤嶼》:“想像昆山姿,緬藐區(qū)中緣。”
〔閬風〕 唐·杜甫《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閬風人轍跡,曠原延冥搜。”
〔閬苑〕 元·馬致遠《馬丹陽三度任風子》:“又不曾游閬苑,又不曾赴瑤池,止不過在終南山色里。”
〔瓊樓十二〕 元·白樸《燕瑤池》:“有金城千里,瓊樓十二,紫翠霏煙。”
〔十二層城〕 唐·李商隱《九成宮》:“十二層城閬苑西,平時避暑拂虹霓。”
〔五城〕 元·薩都拉《題舒真人仙山樓觀圖》:“瑤花琪樹間霓旌,十二朱樓接五城。”
〔五城十二樓〕 元·湯式《端正好·詠荊南佳麗》:“曲盤盤五城十二樓前步,運騰騰似入蓬萊路。”
〔玄圃〕 宋·蘇軾《廉州龍眼質味殊絕》:“異哉西海濱,琪樹羅玄圃。”
〔增城〕 魏·阮籍 《詠懷》 之八十二:“垂影臨增城,余光照九阿。”
〔中天十二樓〕 宋·范成大《浙東參政寄示蓬萊閣詩軸》:“不須擊水三千里,已壓中天十二樓。”
上一篇:方進壞陂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昆明劫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