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塵惑孔是什么意思
【典源】《呂氏春秋·任數(shù)》:“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孔子佯為不見之。孔子起曰:‘今者夢見先君,食潔而后饋。’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人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飲之。’孔子嘆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非難也。’”《孔子家語·在厄》:“孔子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赍貨竊犯圍而出,告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jié)乎?’孔子曰:‘改節(jié)即何稱于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jié)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祐我哉? 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 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今譯】 孔子被圍困于陳、蔡之間,有七天沒有吃飯了。弟子子貢沖出包圍,在附近買了一石米回來。顏回和仲由兩人在土屋下做飯,有煙塵掉入飯里,顏回撈起吃了。子貢從井邊望見,不高興,認為顏在偷吃,去告訴孔子,孔子說:“我相信回的仁義不是一天了,雖然你所說的是真實的,但其中也許有別的原因吧? 我問一問。”把顏回叫來說:“最近我夢見先人,大概是來啟迪我吧。你把飯拿來,我要用它祭祀先人。”顏回答:“剛才有煙塵掉入飯里,留在里邊則不潔,扔了則可惜,因此,我把它吃了,飯已經(jīng)沾污,不能用來祭祀了。”孔子說:“是這樣啊,我也吃飯吧。”顏回走出,孔子回頭對其他弟子說:“我之信任回,不是從今天才開始啊。”弟子們這才佩服顏回了。參見〖窮困陳蔡〗。
【釋義】后以此典指仁人賢士受到猜疑,蒙受屈枉。
【典形】 拾塵、拾塵惑孔、拾墮塵、嫌猜比拾塵。
【示例】
〔拾塵〕 唐·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拾塵掇蜂,疑圣猜賢。哀哉悲夫,誰察予之貞堅。”
〔拾塵惑孔〕 晉·陸機《君子行》:“掇蜂滅天道,拾塵惑孔顏。”
〔拾墮塵〕 宋·陳與義《蒙再示佳什不敢虛辱》:“顏回平生拾墮塵,蓼蟲食蓼忘其辛。”
〔嫌猜比拾塵〕 唐·柳宗元《酬婁秀才將之淮南》:“機事齊飄瓦,嫌猜比拾塵。”
上一篇:折腰為五斗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持螯拍浮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