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公分栗是什么意思
【典源】《莊子·齊物論》:“狙公賦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列子·黃帝篇》:“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今譯】 古代宋國有個喜愛猴子的人。能夠懂得猴子的心意。他為了養(yǎng)猴,甚至不惜減少自己家人的口糧。后來糧食少了,他想限制猴子的口糧,對猴子說:“給你們橡實 (一稱山栗),早晨三個晚上四個,夠了嗎?”眾猴都立起身發(fā)怒,表示不滿。他又說:“那么改成早晨四個晚上三個,夠了吧?”眾猴就都高興了。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聰明人善用手段駕馭他人; 也用以指反復(fù)無常。
【典形】 狙公倒七芧、狙公分栗、暮四朝三、三四計朝暮、喜眾狙、朝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眾狙皆喜、三四調(diào)群狙、被狙公賣、喜怒紛眾狙。
【示例】
〔狙公倒七芧〕 宋·黃庭堅《用前韻謝子舟》:“狙公倒七芧,勿用嗔喜對。”〔狙公分栗〕 宋·蘇軾《和邵同年》之三:“狙公欺病來分栗,水伯知饞為出鱸。”
〔暮四朝三〕 宋·楊萬里 《有嘆》:“盡逃暮四朝三外,猶在桐花竹實中。”
〔三四計朝暮〕 宋·李昴英《摸魚兒》:“應(yīng)共笑群狙,無端喜怒,三四計朝暮。”
〔喜眾狙〕 宋·劉筠《受詔修書述懷感事》:“訛謬刊三豕,公平喜眾狙。”
〔朝三〕 宋·陸游《五月初作》:“推移逢夏五,賦與嘆朝三。”
〔朝三暮四〕 清·黃鷟來《歲暮雜感》之四:“月緯歲經(jīng)慚織婦,朝三暮四笑狙公。”
〔朝四暮三〕 宋·黃庭堅《見子瞻粲字韻詩》:“朝四與暮三,適為狙公玩。”
上一篇: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猿鶴沙蟲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