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下三宿是什么意思
【典源】《后漢書·襄楷列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
【今譯】 僧人在一棵桑樹下面休息,不到三宿就遷移,以免時間一長,對桑樹產生眷顧之情。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對世間事物有所顧戀,未能脫去凡俗之心。
【典形】 浮屠不宿桑、連宵桑下、三宿空桑、三宿戀、三宿之桑、山下成三宿、桑間三宿、桑下戀、桑下宿、欲宿愧桑門、戀林中桑、空桑三宿。
【示例】
〔浮屠不宿桑〕 清·歸莊《過萬年少淮浦隰西草堂》:“已看高士難逃竹,也識浮屠不宿桑。”
〔連宵嗓下〕 清·趙執信《池上歸興》之一:“未免違他慈氏戒,連宵桑下苦低徊。”
〔三宿空桑〕 清·丘逢甲《憶上杭舊游》:“三宿空桑吾不厭,春燈山寺話神州。”
〔三宿戀〕 宋·蘇軾《別黃州》:“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三宿之桑〕 宋·孫覿《西徐上梁文》:“豈徒戀三宿之桑? 故將面九年之壁。”
〔山下成三宿〕 宋·辛棄疾《菩薩蠻·重到云巖》:“君家玉雪花如屋,未應山下成三宿。”
〔桑間三宿〕 宋·陸游《雨中登樓望大像》:“桑間戒三宿,堅坐豈渠樂。”
〔桑下戀〕 清·黃鷟來《曉陟丹霞至半山亭小憩》:“欲假巖中居,冀息桑下戀。”
〔欲宿愧桑門〕 宋·王安石《泝栰》:“難忘舊時處,欲宿愧桑門。”
上一篇:桐鄉立祠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梁獄上書是什么意思